01
这几天微博有个热搜,是一男生上网发的求助帖。
男生和女友交往1年半,于是准备带她回家见家长。
因为女友平常喜欢下厨,周末更是常常做各种美食,不仅好吃而且摆盘还很讲究。
男生就琢磨了:现在会做饭的女生少,我要让她在我父母面前“露一手”,让父母知道女友有多优秀。
所以男生就回家交待父母,然后他的父母也照做:“特地买了菜没做饭”。
等女友上门后,男生就提出让女友去做饭。
可出乎意料的是,女友“变脸”了,不仅直接拒绝,还表示自己不会做饭,勉强做了也不好吃。
最后,场面尴尬,所有人外出就餐,结束见面。
更让男生不解的是,回去之后女友对他大发雷霆,说没见过第一次上门让女生做饭的,更质问他:“你懂不懂礼数,你父母懂不懂礼数?”
男生委屈,“我只是想让你在我父母面前挣点表现分啊。”
女友愤怒:“第一次去男方家就做事,以后只会让人看轻!”
两人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女友此后再没理过他,还表示他“全家都有问题”,需要再重新考虑两人关系。
而男生呢,自始至终没搞清楚自己错在哪,想不明白为什么平时脾气好的女友,因为这件事反应这么大。
于是上网发帖求助。帖子一发,很快引起网友热议。
有人认为男方家有错,女友第一次登门是客人,哪有让客人做饭的道理?稍微懂点分寸的家庭都干不出这事。
但也有人觉得,去见父母就是为了让双方的感情得到支持,为此,做一顿饭也没什么。
同时还有不少人认为,男方父母是故意的,想给女生一个“下马威”,方便以后拿捏。
其实,我倒觉得不必太过阴谋论。
从男生的帖子能看出,他以女友有高超的厨艺为傲,也真的想和女友长久发展,所以希望父母喜欢女友。
而他想到的方法,就是让女友“秀”厨艺。
而男生的父母呢,并不排除他们以为儿子早和女友商量好了的可能。
他们未必是内心不尊重女方,更多的恐怕还是像女生说的那样“不懂礼数”,不懂换位思考。
何谓不懂礼数?在这个案例中,其实就是“没分寸”。
男生把女友视为自己人,所以理所当然地要求她下厨做饭;父母简单听取儿子建议,却忘了本该有的待客之道。
假如男生懂得换位思考,就该明白,女友第一次上门,父母对女友来说只是不熟悉的陌生人。
更重要的是,两人交往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本就不该存在“讨好”。
就像有网友说的,“等你第一次去女方家,让你洗厕所,你同意吗?”
李冶曾言:“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关系好,不是你肆无忌惮的理由,任何关系都该有分寸。
真正好的关系,应该是熟不逾矩。
02
之前网上有个很火的视频。
一个博主要回老家,如果买车票要580元,但刚好碰上亲戚也回家,他就搭上了顺风车。
可他没想到的是,等到某个服务区的时候,亲戚居然叫他出两百钱加油。
当时他拿出了钱,可他越想越不舒服,所以发视频吐槽亲戚。
还放话:“两百块看清一个人,以后再也不坐亲戚车了。”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几乎没人支持他,很多人甚至说他是“白眼狼”。
于是他又挑了一条留言回复:“空车也是回去,既然是亲戚,多载一个也无妨吧。如果不是亲戚,我给800都乐意。”
言下之意,亲戚带他回家是“本分”。
满腹牢骚下,他从没想过,亲戚帮忙省的380元,已经是很大的“情分”。
为什么总有人对外人宽容,却对亲近的人严苛?
因为他们的逻辑是:“我不跟你见外,那是我看得起你”、“一家人分什么你我”。
试想一下,如果前面的男生邀请的是懂厨艺的朋友上门,会让人做饭吗?
如果后面的博主,坐的不是亲戚的车,好意思全程免费享受接送服务吗?
多少人习惯了把亲近之人,归为“自己人”,却忽略了任何关系都需要经营,这世上没有那么多理应如此。
不把自己当外人,没有界限的索取,最后只会变成各自走散。
03
知乎上有个话题:“你为什么和曾经最好的朋友渐行渐远?”
浏览完近百个回答发现,很多曾经的挚友,疏远都源自小事。
而这些小事,大多和靠得太近,失去了分寸有关。
就如曾经情同手足的宋丹丹倪萍,也是因为一件小事,导致两人断交20年。
20年前,宋丹丹参加一场聚会,去得晚了点,到场后发现倪萍也在。
宋丹丹很高兴看到好朋友,赶忙上前打招呼,还对大家说“这是我最好朋友”。
结果倪萍却来了一句:“我认识你吗?谁是你最好的朋友?”
倪萍自以为玩笑的话,却伤到了宋丹丹的自尊。
再见面已是20年后,倪萍委屈:
“我觉得我们俩是世界上最好的朋友。但你一直就没有理我,然后你还说我惹过你,你就要冤‘死’我。”
宋丹丹也说了心里话:“我当时知道这百分之百是一句玩笑话,可是这个玩笑,一点都不逗。”
一个玩笑,让曾一起携手走过风风雨雨的两人,彻底分道扬镳。
看似无理,但这恰恰是最真实的人际关系。
多少本不该犯的错误,都是出自“关系好”?
因为关系好,所以说话肆无忌惮;因为关系好,所以随意干涉对方生活;因为关系好,所以忘了体谅......
殊不知,再好的关系都会毁于理所当然。
三毛曾说:“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不然反生隔离。”
无论什么关系,双方懂得遵守该有的界限,坚持该有的原则,才能长久保鲜。
04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心理边界”,这是我们围绕自我画的一个圈。圈内是内在世界,圈外是外部世界。
一个人如果没有清晰、健康的心理边界,不仅自己容易受伤、受苦,也更容易让别人受伤、受苦。
比如有些关系亲近的人,总想着改变对方,或者对方能主动为自己改变。一旦改变了他们就开心,一旦没改变,他们就抱怨。
这就是心理边界不明确。当心理边界不清晰时,就容易越界,有时候是我们走出去,有时候是别人走进来。
那我们该如何让心理边界更清晰、健康?
①尊重自身心理边界
有清晰心理边界的人,知道自己的能力圈,能清晰地了解自身的局限性,要在什么位置适可而止。
设定、坚持自身的心理边界,既要懂得拒绝,也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掌控区,投射到所有外空间。
比如,觉得事情“应该”是这样,别人“应该”这么想,而自己“应该”能控制自己范围内的所有事。这都是完美主义者过度自恋的表现。
②尊重别人心理边界
有时,恋人之间,缺乏安全感,对方去哪总要跟到哪,如果没法跟就让对方发定位,回到家中也经常翻阅对方微信记录,看看有哪些异常情况。
这种不尊重他人心理边界的行为,反而更容易导致关系破裂。人人都需要有控制感,但如果控制欲过强,就像手里的沙子一样,越使劲越握不住。
③避免心理边界僵化
健康的心理边界,并不是僵硬固定的,而是会依照具体情境,在一定范围内弹性调整。
人性世故是原则的润滑剂,合理加上合情,效果通常会更好。尤其亲密关系之间,恰当柔软的心理边界,对于感情增进而言,不可缺少。
孟非曾说:“做主持人也好,做人也好,我都愿意和那种懂得分寸的人打交道。”
愿你我,都能学会当一个不逾矩,不过界,懂分寸的人。
宋丹丹倪萍老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