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导曾经不顾老婆徐帆的感受,公开评价许晴:"我们这代人心中标准的梦中情人"。
2015年,46岁的许晴现身电影《老炮儿》,与57岁的冯钢炮来了场不可描述的动作片,性感曲线,软玉温香,让惦记了几十年的冯小刚一解油腻……
与老派京圈电影人王朔、华谊兄弟、叶大鹰等带有部队大院子弟的优越感不同。
冯导的先天条件算是差的,既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也不是科班出身。
但他在90年代,却将"冯氏幽默"发挥到极致。那些年,他就代表着国内喜剧的最高水平。
要说冯小刚是怎么从北京某胡同的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成长为怼天怼地的冯钢炮,这还要从"冯裤子"说起。
01郑晓龙与王朔
冯小刚出生于1958年的北京,父亲是教员,母亲是护士,姐姐是印刷厂工人。
父母很早便离婚了,他跟着母亲生活。
母亲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就开始让冯小刚学油画。
1978年,刚刚恢复高考,冯小刚加入战友文工团做一名文艺兵。
因为对这段岁月的怀念,才促使他多年后拍下了讲述文工团的电影《芳华》。
1985年,冯小刚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担任美工师,艺术中心的主任就是郑晓龙。
多年后,郑晓龙回忆起那段时间的时候说:
"那时候冯小刚经常请我吃饭、找我'沟通',理想工作什么的都谈,那年头也没什么送礼的说法,他就用他的这些个理想来'贿赂'我。"
就这么着,冯小刚这条"裤子"抱到了第一条大腿。
抱牢以后,他充分发挥黏人、见缝插针的能耐,努力共享郑晓龙的人脉资源。
经郑晓龙搭线,冯小刚抱到了第2条大腿,王朔,真正改变他人生的大腿。
当然,面对王朔这种级别的"大腿",冯小刚能想到的自然是伏低做小。
刚开始,他只能跟在那帮大院子弟屁股后面,有事没事献殷勤。
他们一伙人吃饭,冯钢炮都是处于末席,用山东话叫做"扒席口",就是服务员上菜的时候你得负责接菜,捎带着端茶倒水。
如今都在谈阶层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其实什么时候都一样,30年前的京城影视圈尤为层级森严,想混这个圈,就得跟着这帮人。
那些人高兴的时候和你称兄道弟,不高兴的时候连吼带骂。
冯导忍受着,等待着。暗中苦心研读王朔的小说,无论提起哪一个情节,他基本上都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
1991年,他终于逮到了机会。靠着过硬的记忆力,还原《编辑部的故事》剧本,软硬兼施拿下外表油滑、内心实诚的葛大爷,为剧组立下头功。
《编辑部的故事》上映后大热,是90年代最流行的电视剧之一。靠这部剧,冯钢炮终于混出了名堂。
王朔接受冯小刚的表现就是,成立了他俩的"好梦电影公司",准备大干一场。
可惜的是,"好梦电影公司"自打开张以来,就没拍过一个卖座的电影。
按理说,朔爷的名号在北京城一喊,那绝对一呼百应,很多投资人都上赶着送钱。钱一到手,朔爷对后期拍摄和制作就不那么上心了,所有的活儿都甩给了冯小刚。
冯小刚趁机过了一把当导演的瘾,《永失我爱》《情殇》《一地鸡毛》等,都成了冯小刚的练手之作。
还趁王志文把徐帆赶出家门的空档期,拿下了徐美人,成为冯导电影的御用女主角。
春风得意了没几年,王大腿"瘸了",他的作品和电影被以"宣扬灰色主义"的名义封杀,彻底将"好梦电影公司"逼到了尽头。
朔爷大手一挥和冯小刚说:"爷去美国了,你好好干,别被我拖累了。"
朔爷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留下了江湖上的无数传说。
02华谊兄弟
王朔走了,冯小刚开启了新的抱大腿之路。不久,他盯上了华谊兄弟。
那时,王氏兄弟也是刚刚起步,想投资电影,就积极和文艺圈的人联系。
但只要约饭,花钱买单的必定是他们。时间一久,他们也就习惯了买单。
但是,他们认识冯小刚之后,冯小刚竟然成了第一个主动买单的文艺圈人士。这个小举动让王氏兄弟对冯小刚高看了一眼。
王氏兄弟和冯小刚,在一次次的接触中,渐渐找到了共同语言,就有了接下来的合作。
1998年,华谊兄弟投资了冯小刚的《没完没了》,狂赚5000万。
从此,华谊兄弟认定了电影行业,日渐成了行业的龙头老大。
而王中军和王中磊兄弟,则进行了分工:大哥坐镇公司内部,小弟进行外部宣传。
猴子混成了山大王,冯钢炮马上改良了王痞子的作品,删掉那些痞子气,把社会温暖加进去,做出了那部人见人爱的《甲方乙方》。
这事,冯小刚办的确实忒不地道,招呼没打,改动一下编剧就成了自己,叶京等人替老友不平,在剧里设置了"冯裤子"的角色。
暗讽别看冯导现在风光,过去也就是个唯唯诺诺、端茶倒水的狗腿子形象。
最扎心的是,这个演员从形到神,像极了冯导。
冯导明白自己有错,借葛优在《私人订制》里表达对过去老朋友的怀念及道歉,多少平息了些许愤怒。
《甲方乙方》这部电影火了,创了贺岁片的纪录;冯钢炮也火了,资本纷纷找上门来,在这些大佬面前,冯钢炮左右逢源。
但是,失去王大腿的冯钢炮,没了创作源泉,每年一部电影的剧本哪里找,他盯上了崔永元。
03 崔永元
《手机》的纠纷,地球人都知道了,冯钢炮坑了崔永元,把抑郁症没好利索的小崔,整得更抑郁了。
小崔,也是大院子弟,父亲当过政委。一个部队大院里,政委最大,作为政委的儿子,小崔从小到大活得很滋润。
无论上学还是工作,好运气一直眷顾着他,年纪轻轻就成为最红的主持人。
遇到冯钢炮,小崔算是倒了霉。
冯钢炮通过电影《手机》,创造了一种收割票房的模式:
跟最热的风潮(小崔的"实话实说"),找最火的演员(葛大爷、张国立、范冰冰),讲最具话题性的故事(小三)。
再后来,冯钢炮把这种模式玩得炉火纯青:刘若英的"粉红女郎"火了,他找来拍《天下无贼》;
武侠片风潮大热,他跨领域拍《夜宴》;军旅题材火了一阵,他来了部燃情的《集结号》;
08年又是股灾又是地震,他及时送上轻松幽默的《非诚勿扰》;
10年玉树地震后,他的《唐山大地震》也跟着上映了,一部电影牵起三场地震,破了国内票房的9项纪录。
不可否认,冯钢炮拍电影很用心,会抓观众,他的这些玩法被电影人纷纷效仿。
冯导很开心,小崔很痛苦,这不是诽谤我吗?我就不是那种人。
冯钢炮才不在乎呢,轻巧的一句:"想跟小崔开个玩笑,但他不接受这种开玩笑的方式,觉得有点遗憾。"
忍无可忍的小崔,火力全开,让华谊一姐成了过街老鼠,导演无戏可拍,电影公司没了钱赚。
这真是招谁惹谁不好,非要得罪这尊菩萨,冯小刚这下你能歇菜了吧?
其实,纵观冯导的职场轨迹,我们还是发现爱一行就要干一行,死磕到底终有回报。
老梁曾经说"冯小刚是有高质量的作品,但是他并不是一个高素质的人"。
这句评价相当到位,因为老梁把人和事分开来看。
直到现在冯导始终认为自己江湖地位高了,不开炮对不起"冯钢炮"仨字儿。
他忘了一句话,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看来他需要修行的还有很多。
郑晓龙冯小刚电影王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