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夺冠》,2019年女排时隔16年再次登上奥运会领奖台,成为第五支11战全胜的战绩,她们辉煌的时期收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但是低落的时期却招到质疑,从低古到辉煌观众们只知道训练有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不知道的是在辉煌的背后是千万个小时的辛苦付出,是她们十年如一日,铁杵磨成针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它不仅仅是一部好的电影,更是一部可以见证女排精神的纪录片,女排鼓舞着14亿中国人民努力拼搏,不服输,不气馁的精神气质,女排精神已然成为当今时代的最强音。电影想要表达的、升华的主旨,在我看来,是倡导对人性的理解以及放开心态紧跟时代的精神。比如,郎平当上国家队教练时,主张队员不要仅仅成为一名运动员,而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比如郎平引进国外的训练方法,带给国家队战略战术上的改革,使国家队不在这种地方落后于其他国家等。
但其实,电影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仍然是在什么都没有的年代,一代老女排用流血不流泪的精神,用硬练往死里练的劲头,牺牲自己去夺冠。那种有点呆的练法,毫不劳逸结合的练法,是当时唯一的一条路。我们还不能够站在高处看待我们自己和自己的排球。因为,那时我们的经济水平局限了我们的视野,无法做到与国际保持一致。
如今我们经济已经赶上,人的想法却变了,除了当运动员之外也有了更多的选择。“精神”没有了。那个“精神”究竟是什么?是如今一谈起女排就隐约感到的自豪感吗?我想是的。那个“精神”是一种把自己的表现与集体利益相融合的一种思维方式。这样一来,难道是要教人重新找回“为国争光”、“为中国人争光”的思想吗?不,其实本片中郎平的一句话解答了这个疑问。
郎平对于崇拜她,并希望也能像她一样好的运动员朱婷 说,“你永远不可能成为我,你要成为你自己”。原来,最后郎导希望教会女排姑娘们的事情是,为自己而战!了解队友,了解对手,了解自己!从而为自己身为运动员的身份而战。郎导发给每个女排姑娘“同寝室队友情况问答表”的用意也在于此。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人,这种同理心不光在生活中,在赛场上也可以派上用场。
在场上奋勇拼搏,用头脑配合队友,关键时刻保持冷静果断扣杀。这就无限接近一个优秀的运动员。郎平对女排姑娘的每一次演讲、交流、心理辅导,都是“希望她们不仅成为运动员,更成为优秀的人”这一理念的最好体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失败的机会。只要你能在失败的时候及时的恢复和调整,结果终究不会太差。女排的迭代更替改变的是物质条件,不变的是人的斗志。祝福她们。
电影女排夺冠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