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请大家记住,收藏本站永久网址:  www.wmishi.com  以防迷路。全网电影天堂电视剧免费追剧非常感谢你们的陪伴,我们将继续提供最新,最快的电影电视剧在线观看。    

首页 > 新闻 > 娱乐八卦 > 文章正文

他的每一句「洗白」,都让我瞳孔放大

时间:2022-09-21 13:01:00 来源:侠客电影网

    最近一则新闻,震惊了无数人。

    日本一位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午餐中倒入了大量漂白剂。

    好在,漂白剂的味实在太浓烈了。

    有学生及时发现,报告给了其他老师,最终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

    该涉嫌教师年仅24岁。

    在被警方拘捕后,她坦白了自己的「投毒」动机——

    居然是因为自己被调离班主任岗位,而产生不满情绪,遂对孩子下手。

    许多网友立马想到了日本电影《告白》。

    都是老师给学生「投毒」。

    虽然两者动机完全不同,但同样令人意想不到。

    许多杀人犯的心理,都是难以猜透的。

    动机更是荒谬至极。

    所以,我们才常常使用「变态」这个词,来表达这种异常。

    最近一部新片,就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变态杀人犯的内心世界。

    鱼叔敢说,他的每一句告白,都会让你三观震碎。

    布鲁诺·里德尔,杀人犯的自白

    Bruno Reidal, Confession of a Murderer

    树林里,一位少年似乎在锯着什么东西。

    卖力十足,连表情都扭作一团。

    是木头?

    不对,似乎有血溅在他的脸上。

    少年走后,答案揭晓。

    真相触目惊心。

    留在草地上的,是一具鲜血淋漓的无头男尸。

    可曾见过如此冷静的杀人犯?

    完事后,他一路不缓不急,走回村庄。

    呼吸平稳、面无波澜,侧着一张还略显稚嫩的脸蛋,告诉大家——

    「我杀人了」

    平静得仿佛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一样。

    这位刚刚自首的少年,名叫里德尔,仅17岁。

    他瘦弱,羞怯,寡言,忧郁。

    在法官和医生面前,手微微颤抖。

    似乎很难将他和如此残暴的凶杀案联系在一起。

    并且,从主动自首这一点来看。

    这位少年犯,也不像是完全泯灭人性的嗜血恶魔。

    究竟怎么回事?

    是意外,还是复仇?

    别急。

    且慢慢往下看。

    死者是个只有12岁的男童。

    和里德尔住在同一个村子。

    这天,男童像往常一样,在地里收集杂草,还打算去树林里采木头。

    里德尔看到落单的他,立马上前搭讪。

    男童没有戒心,和里德尔一起走进树林。

    而他不知道,此时的里德尔,心中杀心酝酿已久。

    发现状况不对后,男童奋力抵抗。

    里德尔虽然在同龄人中,一直是瘦小的那个。

    但对付一个比他幼小的男童,还是绰绰有余。

    尤其,还是在一个已经被杀戮念头控制了的恶魔面前。

    所有的挣扎,都是无用功。

    不一会儿,里德尔的利刃就夺走了他的生命。

    并且,残忍地割下头颅。

    高高捧起,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

    你能想象,他们之间根本无仇无怨?

    甚至,男童一开始并不是里德尔的目标。

    他只是恰好路过了那条路,恰好闯入了里德尔的视线。

    但这场杀戮,的确蓄谋已久。

    实际上,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杀人的念头就一直笼罩着里德尔。

    在教堂里、在学校里、在列车里……

    他总是像一只默默潜伏着的野兽,搜寻他的猎物。

    周围的男孩,全都是他的目标。

    他无时无刻不想着体验折磨他们的快感。

    在脑海里,他挑选身边的同学,想象杀掉他们的场景,一个接一个。

    但他真正打算付诸实践的,只有两人。

    一个是前面提到的男童,另一个是他一直倾慕的对象——阿布。

    阿布是里德尔在神学院的同学,也似乎是他唯一有过的朋友。

    他温柔,英俊,聪明。

    假期里,常来找里德尔借书。

    他的友好,并没有让里德尔杀戮的欲望减弱。

    相反,越是靠近他,里德尔想杀掉他的念头就越来越强烈。

    在里德尔观念里,只有杀了他,才能彻底拥有他。

    一次,阿布邀请里德尔外出看书。

    里德尔觉得机会终于来了。

    兴奋地带上小刀,想象着在夜晚亲手砍下他的头。

    天气正好,景色很美。

    清爽的微风吹拂着脸庞。

    里德尔静静地享受这段美好的时光。

    脑海里,已经在为即将到来的杀戮而感到喜悦。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

    最终,他还是没能对阿布下手。

    也因此,冲动越来越难以抑制。

    像喷发的岩浆一样,几乎把他吞没了。

    于是,隔天中午,他冲出家门。

    下定决心,不论如何,都要将这股杀戮的冲动释放出来。

    接着便有了开头那残忍的一幕。

    里德尔在被捕后,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好奇。

    无冤无仇,他为什么要用这么残忍的手法夺去别人的性命?

    为什么又会主动自首,对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

    于是,他们试图探索这个少年真实的内心世界。

    里德尔不善言辞,便开始在囚牢里书写自己的回忆录。

    和很多变态杀人魔一样,里德尔拥有一个悲惨、苦闷的童年。

    他的父母,共生下了六个孩子。

    内向的里德尔在兄弟姐妹中几乎没有存在感。

    易怒、敏感的母亲,时常打骂他们。

    成长过程中的关爱与尊重,在里德尔的家庭中很难出现。

    甚至,能活下来都算是一个奇迹。

    里德尔家十分贫困,人口众多。

    他很小就要承担起放牛的活。

    有一回,就因为太阳过于炽热,而导致中暑。

    贫穷、食物短缺,使他身体瘦小。

    极度缺乏自信的他,也常佝偻着走路,目光躲闪。

    更不幸的是,童年的里德尔还遭遇了一次性侵。

    一个看似友好的牧羊老人,在四下无人时,侵犯了年幼的里德尔。

    他耻辱难堪,也对「性欲」产生了很畸形的认知。

    此后,他便遇到了自慰障碍。

    解决障碍的方法,就是想象「杀人」的刺激画面。

    慢慢地,这种想象越来越频繁,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可是,「杀戮」是如何在他心中埋下种子的呢?

    里德尔第一次见识到「杀戮」,是围观村民们的杀猪场景。

    这一幕给年幼的他,留下了极强的心理冲击。

    流血、哀鸣、绝望的眼神……

    既让他震惊,也让他兴奋。

    更重要的是。

    伴随杀猪之后的,是有肉吃的喜悦。

    从周围大人的反应来看,这似乎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此后,「杀」这件事便在他脑海中扎根。

    直到有一次,家里人说起村子有人被杀了。

    里德尔才开始感到好奇。

    「我们也可以杀人吗?」

    「像杀猪那样?」

    他开始将「杀人」的想象与学校里的同学联系在一起。

    这些同学常常喜欢欺负他,伤害他。

    里德尔本来就性格内向,沉默寡言。

    在学校里,他一直是被孤立在角落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杀戮的欲望也越来越强。

    特别是看到长相可爱的男同学,心中不断泛起一股奇异的兴奋。

    但,和其他变态杀人犯不一样的是,里德尔从未虐待过动物。

    相反,他对动物甚至还怀有一丝同情。

    并且,对女性也从未有过「杀戮」的想法。

    他挑选的对象的标准很明确:

    第一,要他认识的,生活中出现的男孩;

    第二,样貌要端正漂亮;

    第三,必须聪明得体,洋溢着自信的气息。

    听起来,乍以为还是择偶标准。

    但实际上,也的确有很大的关系。

    里德尔的杀戮欲望和性欲密不可分。

    他还经常需要用自慰来压抑杀人的冲动。

    而他描述的那些男孩,是他向往的,嫉妒的,也是他无法成为的对象。

    所以,想象着将他们毁掉。

    如此一来,自己的贫困、卑微、不善言辞,以及怪异的性格就不会在他们之间显得那么突兀。

    这就是他生存这个世界、融入这个世界的方式。

    唯一让他稍微转移注意力的,就是在神学院读书的时光。

    他同时上三门课,没天没夜地学习,同学们都觉得他疯了。

    在成为「做题家」的那段时间,里德尔想杀人的执念有所缓解。

    学习,也带给了他极大的正反馈。

    他的各项成绩在神学院中都名列前茅,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自我价值被认同的感觉。

    但,并没有持续多久。

    当学习的任务达成之后,没有目标的生活再次让他觉得单调而乏味。

    空虚使人脆弱。

    很快,那股杀戮的冲动便又占据了里德尔的脑袋。

    影片并非虚构。

    导演是在一本关于连环杀人犯的书中,发现了布鲁诺·里德尔的存在。

    他是法国一名年轻的农民,也是位有抱负的牧师。

    没想到,他会在村里谋杀一个12岁的儿童,并割下了头颅。

    谋杀的暴行和周围人对他的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虽然他立刻向当局投降,但就和电影中描述的一样,都没有太强的悔意。

    他的内心,长期处于一种非常纠结、挣扎的状态。

    沉溺于自慰的快乐,却又承受着强烈的负罪感。

    空虚与压抑,让他的内心日渐扭曲。

    他也曾经因为受不了自己这些罪恶的想法,而选择向神父倾诉。

    他告诉神父,自己可能永远无法抗拒这个念头。

    而唯一的解脱,要么自杀,要么杀人。

    神父反对他自杀的念头。

    「自杀有很大的罪过,是在拒绝上帝赐予我们的生命,亵渎上帝的创造,自杀的人将受到永恒的诅咒。」

    自杀or杀人?

    里德尔显然选择了后者。

    他是这样解释的——

    「杀了人之后,我们可以忏悔和赎罪」

    「而自杀是不可能的」

    可在指认现场,他并没有丝毫的悔意。

    心里最强烈的想法,居然还是为自己愤愤不平。

    嫉妒死者被人同情,而自己却要遭受侮辱。

    「这是多么的不公平,自己又是多么的不幸。」

    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感知过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人。

    但,这又是谁造就的呢?

    里德尔在狱中书写的回忆录,深深吸引了本片导演。

    导演发现,在报纸新闻所描绘的怪物背后,有一个少年,一生都在与自己心中的恶魔作斗争。

    那是他永远无法摆脱的冲动、欲望和邪恶。

    导演也想借由这部电影提出自己的疑惑:

    我们如何才能消灭内心深处的恶魔?

    或者说,我们真的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影片无比真实地还原了里德尔的自述。

    将一个饱受孤独、挫折、禁锢和时代煎熬的罪犯,呈现给观众。

    试图不加任何评判地展现他灵魂的巨变,而不是为了解释或者证明什么。

    现实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学说,认为杀人犯的大脑异于常人。

    比如有的罪犯,前额叶皮层活动较少。

    而这,正是大脑中控制情绪和冲动的部分。

    影片里,里德尔讲述自己的杀人冲动时,也常提到「自己抵抗不了,有魔鬼诱惑自己」。

    不过由于时间久远,真实情况如何也难以查证。

    但不管是电影,还是医学,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给杀人犯洗白。

    只有不断地探索人心的复杂,才有可能干预,也才有机会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就像我们永远不会知道——

    一个人在含情脉脉地望着你时,心里想的却是要杀掉你。

    最可怕的是,这样的故事,居然真的存在。

    电影神学院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电影资讯

    人气明星排行更多>>

    正在热播电视剧

    热门资讯

    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相关站点自动搜索采集信息,相关链接已经注明来源。

    Copyright @2019-2022 侠客影视网 www.wmishi.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