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在常州举办的中国-以色列创新合作周迎来了闭幕式,闭幕式上院线电影《罗生特》也宣布正式启动,成为本次大会的一个文化亮点。
中国能取得抗战的胜利,除了中国人民自己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外,也少不了国际友人的帮助。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白求恩的故事了,而这部《罗生特》则把犹太医生罗生特援助中国的故事首次搬上了大银幕。
本片故事原型是雅各布·罗生特,他是中国解放军中担任医务职务最高的外国友人,因为被纳粹迫害,1939年,罗生特来到中国上海,2年后他携带一大箱医药器材,假扮成德国传教士,来到了江苏新四军军部,并逐渐成长为一名国际战士,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大鼻子医生”。
1942年,在陈毅的见证下,罗生特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他先后从新四军到八路军山东军区,再到东北野战军,罗生特与中国人民共同见证了史诗般的中国抗战。1949年,他回到了自己在中国的第一站——上海,基于对故乡的眷恋,罗生特选择回到了故乡,回到新的祖国——以色列。
罗生特(1903-1952),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
1952年,罗生特因心肌梗塞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病逝,年仅49岁,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更是中以友谊的见证者。
在中国的十年,罗生特与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刘瑞龙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罗生特决定归国后,陈毅和刘瑞龙等专门设宴为他饯行,陈毅称赞他是“活着的白求恩”,而他也承诺“未来我还会回来加入新中国的建设”。
基于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可,罗生特在70多年前留下一句早已经被证实的预言:事实使我坚信,共产党人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将把中国变成现代化国家。
刘少奇(左)罗生特(中)陈毅(右)在新四军合影
在病重期间依然惦念着中国,他对身边的人说海的另一边有他第二个祖国,他渴望回去。陈毅元帅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联系到他的妹妹,却得知他已经病逝,未能重回中国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1941年5月,陈毅在苏北盐城视察江淮日报社时留影。右起:曹荻秋、陈毅、刘瑞龙、彭康、沈其震、罗生特、徐波、王澜西、徐进。
罗生特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颠沛流离和救死扶伤的事迹之前从未被搬上大银幕,而市场上着眼于战场后方医护艰难的作品也很稀缺,再加上罗生特是唯一一个获得高级军衔的外国医生,几个因素叠加,让这个“战场中悬壶济世”的故事成为市场孤品。
《罗生特》,它已经超越了一部电影的范畴。
罗生特亲自到山东军区卫生学校授课。罗生特(左2)、黄农(右1)、谷广善(左4)
今年是中以建交30周年,明年是“一带一路”10周年,也是罗生特诞生120周年,以色列是“一带一路”沿线中的重要国家,《罗生特》的上映也将极大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传递给国际一个友好的信号。
在9日的电影启动仪式上,常州市委常委、武进区委书记乔俊杰与电影《罗生特》总策划詹晓兰女士、知闲影业董事长一道,共同开启了电影的启动仪式。
詹晓兰表示,罗生特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希望这部电影,能让这段历史更加广为人知,并且展现出当时中国人与犹太人抵抗压迫、守望相助的精神。
知闲影业的董事长盛国强表示,希望在中以两国电影人能够共同努力,合力完成这部以罗生特医生一个外国人视角反应中国史诗般的抗战历程的电影。用这样一部充分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电影,向明年“一带一路”十周年献礼。
院线电影罗生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