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岁的祝新运,曾在采访中谈及自己人生中的两大幸事。
一是出演了《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这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感受到了何谓“年少成名”;
二是娶到了像张亚玲这样的贤妻,这为他后半生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感受到了何谓“镜圆壁合”。
可祝新运的人生,真如他口中所说的那般风顺吗?
其实不然。
祝新运如今这份坦然自若,是在他经历过高峰和低谷后,对百味人生的和解与释然。
1.“潘冬子”,可不好找1962年的北京,祝新运出生了。
相对其他小孩来说,祝新运所经历的,简直就是童话。
从事教育工作的父母,思想观念十分开放,别人家都在强调规矩和体统时,祝家却是一片祥和——祝父祝母在教育祝新运方面持放养心态,平日也只有鼓励和引导。
因此,祝新运从小便比同龄小孩更加活泼,思维也更加活跃。
小学三年级时的祝新运,就十分敢于表现自己,每当班级里有什么文艺汇演活动,祝新运总是抢着报名。
而在所有拿手好戏中,祝新运最擅长的就是表演小品,光是往讲台上那么一站,他就能逗得众人笑逐言开。
导演李俊在初见祝新运时,他就正站在讲台上表演着,一张胖呼呼的小脸,一双灵动的大眼睛。
自信,大方,又充满朝气,仅仅一眼,李俊就拍板了主角“潘冬子”的人选。
那时的李俊正筹备着《闪闪的红星》的拍摄工作,作为一部儿童主演的主旋律电影,小主角的人选那是首要任务。
可这“潘冬子”,并不好找。
为了贴近角色,剧组工作人员跟着李俊,跑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学校。
大海捞针般的搜寻有多痛苦,李俊在见到祝新运时就有多激动。
于是祝新运的表演还没结束,李俊就火急火燎地联系上了祝新运的父母,开始商谈合作的事宜。
祝父祝母没有忙着表态,而是告诉李俊,他们的意见并不重要,这事得去问祝新运本人。
李俊只好又找上了祝新运,似哄似鼓励地问道:“小朋友,你有没有兴趣拍电影呀?去演一个小英雄。”
“小英雄”,光是听到这三个字,祝新运就眼前一亮,毕竟谁的童年还没有一个英雄梦呢?
祝新运也不例外,于是他高兴地应下了邀约,激动得大叫起来,“我要去当英雄咯!”
就这样,《闪闪的红星》开拍了。
2.用努力来回应质疑有观众说,《闪闪的红星》是一部讲述信仰和期待的故事,今天再回看,都还是能够从中得到新的感悟。
“潘冬子”的人选虽说是定下了,但李俊面对的难题还远远没有结束。
有人批判《闪闪的红星》不符合当时人们对于战争“残酷”的认定,有的更是直接将剧本和演员全数推翻,甚至以“演员不够朴素”为由,要求更换主演。
李俊在听到“更换主角”后,他积压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谁跟你说英雄的后代就必须朴素的?
电影圈选人的标准向来是刻板又固定的,比如正派人物必须自带“端正感”,浓眉大眼,脸型端方,反派人物则反之。
又比如无产阶级必须质朴,倘若长相中带了几分机灵,那演员就会被归为资产阶级行列。
这种风气哪能惯着——若是连八一厂都在宣扬人要貌相,那将会给观众们带来多大的影响?
于是《闪闪的红星》剧组上下沆瀣一气,坚持初心,势要让祝新运来出演潘冬子。
选角风波终于过去了,但属于祝新运的难题,才刚刚开始。
潘冬子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因此饰演他的演员形象也应该贴合,比如农村孩子特有的黝黑脸庞,粗糙皮肤。
与角色人选不同的是,农村孩子的形象是大众公认的,不说还原成一模一样,但至少不能出戏。
为了更贴合角色,祝新运主动请缨,平时没事就往太阳底下跑,直到黑了几个度,他才停止了这样如同自虐的行为。
除了形象外,祝新运还认真学习起了农村孩子的硬件能力:砍柴,劈柴,扛柴。
在那段时间里,祝新运过上了农村孩子才会过的日子,但即便辛苦,他也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
甚至在父母来探班时,祝新运还学会了报喜不报忧:只说自己遇到的开心事,难题闭口不谈。
3.荣耀与枷锁《闪闪的红星》讲述了潘东子由一个普通的少年,成长为一名英勇的战士,并从中找寻找到自己人生价值的故事。
潘冬子身上有很多特质,但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能吃苦和灵敏,于是影片中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描绘潘冬子的吃苦耐劳,以及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场景。
慢工出细活,关于潘冬子的成长,李俊刻画得十分细腻。
为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此时插曲《映山红》响起,悲壮、英勇、生机扑面而来。
这是潘冬子从母亲身上学到的最后一课,也是他人生前进路上的第一堂课。
《闪闪的红星》一上映,就引起了广大观众的热烈关注,那场面,说是万人空巷也丝毫不过。
毋庸置疑,《闪闪的红星》红了,而饰演潘冬子的祝新运也跟着一夜爆红,成了全国人民拥簇的小英雄。
潘冬子的英雄形象有多深入人心?
有一次祝新运外出演出被人认了出来,于是一句“潘冬子”,就导致当天的火车直接延迟了四个小时。
不过爆红的祝新运,并没有特别开心,因为他不明白自己明明叫祝新运,可为什么所有人都在喊他潘冬子。
在得知祝新运的这个困扰后,父母耐心安抚:“那是因为你演得好呀,想要让别人记住你叫祝新运,还需要多多努力。”
父母的这番话,牢牢印刻在了祝新运的心头,于是在继当英雄的梦想后,祝新运又有了新的目标:让观众们记住“祝新运”。
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告别《闪闪的红星》之后,祝新运成功进入了八一厂,成为了团里年纪最小的演员。
随后,他又陆续出演了《萨里玛珂》、《赣水茫茫》等多部电影,跻身当下最火热的演员行列之中。
但观众们仍然没能将潘冬子的光环,从祝新运头上摘下——大多数人都还是在为“潘冬子”冲票房,而不是为祝新运本人。
祝新运有些气馁,但他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
18岁那年,祝新运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的表演系,在读书期间,祝新运不是在钻研课本,就是在苦练演技。
上天自然也没有亏待这份勤恳,很快,它就将出演《颤动的金翅膀》的机会,推到了祝新运的跟前。
这是祝新运成年后,拿到的第一个角色。
尽管此时的他早已成年,尽管他的演技也大有提升,但在观众们的眼中,祝新运还是那个小英雄潘冬子。
除了形象塑造得太成功,祝新运的长相也大大限制了他的戏路。
同龄人早就抽条成熟了,祝新运却还是顶着他那张极具标志性的娃娃脸,就像幼时等比例放大的他。
所以每当祝新运出现时,人们总大喊着“潘冬子”,似乎全然忘记了,潘冬子,只是电影中的一个角色。
为了调整自己的心态、缓解压力,祝新运选择放下演员的工作,逐渐将重心转移到幕后的工作上。
在幕后工作的那几年里,祝新运彷徨过,迷茫过,可就在那段时间里,祝新运遇到了他的此生挚爱。
这个女人的出现,不仅治愈了祝新运的这份伤痛,还陪伴着他走向了释然。
4.遇见爱的小改变1989年,祝新运在剧组认识了一个名叫张亚玲的女孩。
几乎在第一眼,祝新运就将真心托付了。
张亚玲同样也是北京人,从小在军人家庭长大的她,性格开朗,做事风格也是风风火火,干脆利落,在剧组拥有很多朋友。
而张亚玲对祝新运的第一印象也十分良好,原因无他:潘冬子。
在见到祝新运的第一面时,张亚玲就倾诉了自己对“潘冬子”的喜爱,还大剌剌地表示,自己是他的粉丝,全然没有注意到祝新运僵住的表情。
但好在两人并没有因此留下芥蒂——反正张亚玲是没有。
在相处的过程中,祝新运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性格开朗的北京大妞,而张亚玲也同样心动了,不过在面对祝新运的示好与追求时,她却迟迟没有给出回应。
原来,张亚玲不仅比祝新运大了三岁,还离过婚。
姐弟恋,二婚,光是这两个标签,就足以让双方的父母担心不已了。
就连一向支持儿子的祝父祝母,在面对此事的态度上都忍不住严肃了起来,甚至还多次劝阻祝新运,让他三思而后行。
祝新运哪里是三思才后行,在他的脑海中,祝新运早就是百思、千思过了。
“这些我都不在乎,我只想娶你,非你不可。”
听完这番深情告白,张亚玲也终于放下了顾虑,答应了祝新运的追求。
这段感情就像上天专门为两人量身打造的一样。
张亚玲干脆利落,祝新运稳稳妥妥,两人互补又共进,不过一年,就决定携手踏入婚姻的殿堂,次年,两人便拥有了第一个孩子。
都说成家立业,有了爱人的支持和陪伴,祝新运的状态明显好了不少。
但张亚玲不仅是祝新运的解药,更是祝新运人生道路上的导师。
在得知丈夫多年的困扰后,张亚玲并没有评价,也没有安抚,而是向祝新运指明了另一条路:既然做不了演员,为什么不尝试去做导演呢?
祝新运茅塞顿开,但毕竟是第一次接触,祝新运还是有几分犹豫。
谁知张亚玲又大剌剌地表示:“做就成了,反正结果也是我们自己担。”
于是,《弹道无痕》诞生了。
外人只看到了祝新运的成功,却不知道这份成功背后的不易。
在拍摄《弹道无痕》时,祝母生病住院了,在得知该消息后,祝新运急得满头大汗,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母亲与工作的关系。
此时的张亚玲又站出来了,她小手一拍,安抚祝新运道:“安心忙工作,家里就交给我!”
祝新运这才安下心,将精力全数放在了工作上面。
祝新运深知,没有张亚玲,就不会有现在的自己,更不会有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于是他铆足了劲,势要闯出一番天地来。
而事实也正如祝新运所愿,《弹道无痕》一经上映,就引起了无数观众的热烈追捧。
此时的他虽然没有出现在大荧幕上,但却是第一次,真真正正地让观众记住了他的名字:不是潘冬子,而是祝新运。
五、结语如今的祝新运已经60岁了,可他那张标志性的圆脸,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在大众记忆深处,他还是那个浓眉大眼的潘冬子。
后来有人问他,还会介意被叫“潘冬子”吗?祝新运摇了摇头。
于理,如今祝新运不仅是演员、导演,他还是八一厂的团长;
于情,人生海海,山山而川,标志性也是经典款,能成就经典,有爱人相伴,哪还有什么遗憾可言。
潘冬子也好,祝新运也罢,都是历经风雨,最终主宰自己人生的英雄。
电影祝新运闪闪的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