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侯耀华的口碑不是很好。其实侯耀华如果还呆在影视界,而不往相声圈里钻,肯定不会引来这么多质疑。看过《编辑部的故事》的朋友,应该没有几个人会觉得侯耀华演得不好,可是他非要说相声,水平确实不怎么样,这样就真的让很多人无法忍受。
也难怪侯耀华要往相声圈里钻,人家毕竟父亲是侯宝林,弟弟是侯耀文,而且父亲和弟弟都已经离开了人世,侯家相声的大旗确实是个挺有诱惑的东西,侯耀华当然不能袖手旁观。
这种态度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但问题在于侯耀华确实不属于那种有相声天赋的人,没有遗传父亲的相声基因,而且他也不属于那种后天愿意努力的人。总之他确实不适合在相声方面发展。
但是不适合碰到一定要,还是精神战胜了水平。当然最主要还是人家有那个资源,人家是侯宝林的儿子,在相声圈里谁都会给点面子。正因为有这样的面子,才能在63岁时拜师常宝华,正式在相声界有了师承,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相声人。
很多粉丝对常宝华收侯耀华颇有微词,有人觉得他是老糊涂了,有人觉得他是趋炎附势,想和侯家攀上关系。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常宝华收侯耀华都确实不是一件成功的事情。不仅是因为收了一个不会说相声,也不想提高相声水平的徒弟,还因为满座了侯耀华提出当大徒弟的无理要求,而让原来的大徒弟牛群非常愤怒,从此和常宝华一刀两断。
难怪有人说侯耀华就是相声圈的搅局者,他不喜欢遵守规矩,总是做出很奇葩的事情。如果说63岁拜师还算是个正事,那么非要收何云伟为徒,替父亲和弟弟清理师门,收了一批演小品的和唱二人转的当徒弟,给漂亮的女徒弟买假包。这些种种行为,真的让侯耀华完全成了一个笑话的代名词。
不过侯耀华也不是一无是处,他对相声也曾经做出过一个贡献。
侯耀华对相声有贡献,马老经典出自他的素材,观众说他适合脱口秀。
您知道是哪段经典吗?
喜欢相声的朋友肯定知道马三立先生有一个经典的相声小段,叫《家传秘方》说的是一个人在外面买了一个专门治身体瘙痒的家传秘方。等有一天真的身上痒痒,拿出来想用,结果剥开了好几层小纸包,结果里面有两个字:“挠挠”。很多人应该都听过马老表演的这个节目。但是这个节目的素材来源于侯耀华的提供,恐怕就有很多人不知道了。
情况是这样的,在侯耀华还没有拜师常宝华的时候,他经常到常宝华家聊天,一次他给常宝华说了个小笑话,就是马老的《家传秘方》的雏形。后来经过马老的艺术加工和再度创作,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这段经典的《家传秘方》。
了解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有的观众脑洞大开,突然觉得侯耀华其实可以话说脱口秀。因为脱口秀和相声有些像,但是更多是碎片化的包袱。通过侯耀华讲的这个小笑话,有些人觉得他处理大段相声作品不行,也许好一些像小笑话的东西应该还可以。
当然也有一些人持不同意见,觉得别小看小的笑话和段子,更别小看脱口秀。马老晚年的作品主要以单口的小段子为主,可是看看人家那水平,就知道小段子也能表演的出神入化。在脱口秀的演员中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他们的水平真的不是侯耀华可以比的。
不管侯耀华在小段子上水平如何,也不管他能不能表演脱口秀。能够提这样见解的观众肯定也还是觉得侯耀华有挽救的空间。
是啊,其实侯耀华如果不非削尖了脑袋,往相声圈里扎,还非要成为候家扛旗的人物,如果安心在影视上发展,顺便讲点笑话和脱口秀,那么现在他也依然还是那个收大家欢迎的余德利(编辑部故事中侯耀华扮演的人物)。
所以人还是要知足,要正确评估自己,不能被自己表面的条件所左右。就像侯耀华,不能总是想着自己是侯宝林的儿子,侯耀文的哥哥,不能总想着要想着扛起侯家的大旗。想在相声圈里混出名堂,就应该是真正喜欢相声演员,而不是因为是侯氏子弟就必须要在相声圈如何如何。
观众说侯耀华适合说脱口秀,虽然有调侃的成分,但是其实也确实是侯耀华的一条出路。说相声水平不是一天半天可以练成的,但是侯耀华还是有一定幽默能力的,所以可以搞点类似脱口秀的小节目,表演和创作都可以,都是给他人带去欢乐的事情,应该是和相声的功能是一样的。不过以侯耀华的性格和做事风格,他应该是看不上脱口秀的。
欢迎关注江丞相声视界,相声的世界里不是没有悲伤和艰难,但是相声传递的永远都是快乐和轻松。这就是相声的格局和哲学,也是每个人获得幸福人生需要具备的格局和哲学。
今日话题:您认为侯耀华是不是更适合脱口秀的创作和表演?我们一起倾听,一起分享。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原创不容易,喜欢可以按右下角投币按钮,鼓励支持作者。
相声侯耀华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