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来看,这应该是场“捧杀”。
四年前,贾冰获得《欢乐喜剧人》总冠军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郭德纲当着贾冰的面说:“属于贾冰的喜剧时代到了!”
资深喜剧演员程野对台上的贾冰竖起大拇指:“你不是老师级别的,你是大师级别的!”
大导演徐峥评价:“贾冰是演电影时,少有的没有小品痕迹的喜剧人。”
在获得这么多大咖的肯定后,贾冰的喜剧时代开启了。
此后的贾冰,成为春晚的常客。
各种资源滚滚而来,片约不断,身价倍增。
但四年后的今天,贾冰真的扛起喜剧界的大旗了吗?
不但没有,反而出现了反转的一幕。
观众越来越受不了贾冰小品中的强行煽情,更受不了他所拍的“烂片”。
原来郭德纲徐峥力捧的“喜剧大师”,就是这水平?
01人们看小品,听相声,不就是图个乐吗?
但贾冰的小品,绝不会满足这个简单的要求。
必须要强行煽情,非得让你泪洒现场。
据说业内有个定义: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但通过强行煽情的方式,达到悲剧的内核,是不是有点不太尊重观众的感受?
我们不要求喜剧作品能针砭时弊,我们也乐意接受正能量的作品,但能不能让我们自行体会这个“悲剧的内核”。
真不需要你突然抛出来一个东西,然后指着它说:这就是内核,你们都给我哭。
2018年,让贾冰一战成名的《欢乐喜剧人》舞台上,所有选手的参赛作品,全都是走强行煽情的套路。
只不过贾冰确实有水平,在一众尬演的喜剧人中,显得出类拔萃。
代表作《贾总的演讲》,是贾冰的“封神之作”。
不管是语言的把控、表情的处理,包袱的安排,都恰到好处,让观众很入戏。
最后的煽情,不但不尴尬,反而是一种升华。
但“贾总”演讲完之后,就变味了。
纵观贾冰的作品的人物,包含了农民工、快递员、外卖小哥、出租车司机等众多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底层勤劳人群。
选角确实接地气,但让贾冰一煽情,就搞得不伦不类。
根本原因,在贾冰。
一个和底层劳动者完全脱节绝缘的明星,用尽全力模仿自己脑海中想象中的底层劳动者,能不尴尬吗?
小沈阳在《我就是演员》中,被章子怡问道:“你演了那么多烂片,为什么不回到自己的小品舞台?”
小沈阳答道:“喜头悲尾的小品,我不喜欢!”
也许小沈阳的争议很多,但他这句话,却显得格外清醒。
“喜头悲尾、强行煽情”的小品,没人喜欢。
02其实贾冰一开始的作品,也没那么煽情。
2018年春晚,还未获得“喜剧大师”称号的贾冰,和潘长江、蔡明搭档一起表演了小品《学车》。
精彩的文案,搞笑的包袱,生动的表情,哪怕是结尾处的煽情,看起来也有点小感动。
贾冰这次的表现,让观众眼前一亮。
能登上春晚舞台,是贾冰“孤注一掷”后的华丽转身。
从小淘气调皮的贾冰,在叛逆的年纪,被父母送到部队当兵。
结果靠着东北小伙身上自带的幽默,贾冰被部队文工团选中,成为一名文艺兵。
这一干就是8年,并靠着突出的表现,拿下过四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
退役后,26岁的贾冰被浙江曲艺杂技总团高薪聘用。
两年后贾冰就成了浙江曲艺杂技团的团长,九年后升为总团副团长。
贾冰的能力,可见一斑。
此时的贾冰,也算是体制内的干部了。
但他逐渐发现,当上领导后,主持日常工作的时间太多,创作作品的时间太少。
想要重回初心,就得放弃当下。
贾冰的决定很勇敢,他毅然辞掉副团长的职务,选择重回舞台。
再次亮相,是东方卫视推出的《笑傲江湖》节目。
时隔多年再回舞台,不怯场是不现实的。
贾冰的表现平平,剧本死板,表演刻意,并未取得什么成绩。
但既然选择了裸辞,就只能“拼死一搏”了。
2017年,贾冰总结经验,在《笑声传奇》中表现突出,一举击败蔡明,获得了第一季《笑声传奇》总冠军。
当时贾冰的小品,既有“开心麻花”式的纯语言包袱,也有“辽宁民间艺术团”中“耍萌卖丑”的表演形式。
不夺冠都说不过去。
也正是这次的参赛,让贾冰成为戏剧舞台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2018年,贾冰就接到了央视春晚的邀约,他的作品,就是《学车》。
春晚之后,贾冰名气暴增。
靠着热度,参加了《欢乐喜剧人》最终夺冠,并获得了当时喜剧界各种大咖的一致好评。
但这些夸赞,就如文中开头所讲那般,可能只是一场“捧杀”。
03被称为“喜剧大师”后,贾冰似乎变得“不务正业”起来。
他的目光,从小品舞台转向了影视圈。
就如很多小品演员爆红后的选择一样,贾冰想多栖全面地“捞金”。
只不过隔行如隔山。
哪怕像郭德纲这样的“老油子”,在影视圈也弄得是灰头土脸,饱受诟病。
更别说是只有小品舞台经验的贾冰了。
最终的结果也在意料之中,贾冰走上了“小沈阳”铩羽而归的老路。
甚至比小沈阳“勇闯”影视圈的结局,还要失败。
2019年,贾冰小试牛刀,参演了两部电影。
《小小的愿望》中,贾冰被一众“流量明星”包围,成为衬托花朵的绿叶,根本无法出彩。
而这部电影本身也是平淡无奇,最终评分只有5分。
还有一部名为《猪八戒·传说》的电影。
光看名字,就知道是标准的烂片。
贾冰这次的搭档,是曾志伟。
曾志伟这人很有意思,演技处于“薛定谔”状态,做配角时异常精彩,当主演就出奇得烂。
这也导致曾志伟主演的电影的质量,经常呈现“量子”状态,就是突出一个“不确定”。
贾冰倒了霉,刚好遇到曾志伟稳定发挥烂演技的时段。
结果两人的这次搭档,搞出了一部评分只有2.4分的教科书级别烂片。
2020年,贾冰越战越勇,一下子参演了三部电影。
《囧妈》靠着徐峥的名气,算是勉强及格,但票房却是“囧系列”中最“囧”的。
还有一部《快进者》,里面最大的腕儿,就是贾冰自己,评分很低,只有4.4分。
第三部就更没脸提了。
《四大才子番外之真假唐伯虎》!但凡剧组有一点诚意,就断然不会给自己的作品起这种名字。
所以,在豆瓣电影网站中,这部作品出现了“评分过低不便展示”的尴尬一幕。
2021年,贾冰屡败屡战,甚至直接“摆烂”,一下子搞了8部。
除了吴京的《我和我的父辈》和陈建斌的《第十一回》,贾冰参演的其余六部戏,一部比一部烂。
贾冰,以一己之力,扛起了“内娱”烂片的大梁。
为什么会这样呢?
除了“急功近利”外,似乎没有更贴切的解释了。
快钱是挣了不少,但代价是什么?
如今观众在银幕中看到贾冰,很多人会选择跳过或换台,无论是他的小品还是他的电影。
“喜剧大师”变成“煽情大师”让贾冰的小品充满尴尬。
想做演员却“摆烂”般地挣着快钱,压根不挑剧本,遭到反噬口碑下滑。
这就是“飘了”。
想想当年爆红的小沈阳,是怎么过气的?
再看看真正做喜剧的沈腾,是怎么努力的?
04喜剧作品,尤其是小品,为什么会走到如今这个局面?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不小心看了,还被“强行煽情”弄得浑身不自在。
其实,小品这种形式本没错,只是人心作祟而已。
一开始,喜头悲尾的小品形式,是受欢迎的。
在领导眼中,这是正能量,值得肯定。
在大众眼里,这是接地气,看着亲切。
但在一些喜剧人眼中,这是一条捷径。
这条捷径,能让自己快速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注,能拿冠军,能上春晚,能挣大钱。
但人性不变:一旦有捷径可走,就会一直走捷径。
所以,就看到了一出比一出夸张的“强行煽情”小品大戏。
白凯南的小品《综艺怪咖》,通篇在耍宝卖萌。
结果到最后,硬是强行将自己的脸涂成小丑,自说自话地开始卖起惨来。
反差之大,现场观众无不愕然。
主持人郭德纲皮笑肉不笑地调侃:你累不累?
宋晓峰在自己的作品中,化身餐厅服务员。
讲尽了辛酸事,道遍了苦难情。
红着眼睛认真煽情,然后一本正经地称自己是喜剧演员。
岳云鹏是真的当过服务员的,小时候是真吃过苦,但他也没有借题发挥,博取同情。
笑着笑着就哭了,是对一部喜剧作品的肯定。
但这种肯定,说的是像《你好李焕英》这样真情实感的作品,不是贾冰等人“强行煽情”下的套路。
前不久,“煽情老手”潘长江在“直播卖酒”被央视点名翻跟头后,再次玩起“煽情”的套路。
他自拍自演自导的小视频中,孤独地走在大雪中,落寞地坐在长椅上。
悲伤的BGM下,潘长江这样说:“我只是卖酒养老,为什么大家对我有那么大的恶意!”
实际上,嘴上说着“卖酒养老”的潘长江,身价过亿,车库中豪车数辆,哪里需要为养老钱发愁。
戏演到这个份上,也就该结束了。
贾冰面临的情况,也离“落幕”不远。
在“强行煽情”和“摆烂接戏”之间反复横跳,不断试探着观众的底线。
最终的结局,只会无限向“小沈阳”接近。
到那时,无情的观众只会留下一句残忍的评价:“喜剧大师!就这?”
郭德纲徐峥贾冰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