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娱乐原创
文|小福 编辑|朴芳
“紧急建立体外循环、巡回、计时、给肝素、股动脉插管。”
手术台上,医生、麻醉师、护士正在抢救一位主动脉夹层破裂的患者。这个年轻生命的人生可能只剩下五分钟,但为从死神手中抢回她,众人争分夺秒,丝毫不敢松懈。
“两分四十秒”、“三分五十秒”,主刀医生毫不犹豫一声令下,体外循环顺利建立,手术终于能够顺利展开。
《关于唐医生的一切》(下称《唐医生》)一开篇就带观众上了回手术台。昏睡中的女孩在无知无觉中跨过了一道鬼门关,荧幕前的观众也替她捏下一把汗。
医生是神圣的职业,在手术台上冷静应对各种风险的他们,如战场上的战士一般无畏无私。作为一部医疗剧,《唐医生》秉承了医疗剧最该有的专业严谨,也有现实题材剧最难能可贵的温暖治愈。
一定程度上说,这部作品已经具备了触碰国产医疗剧创作天花板的可能。
突破定式:用专业与严谨打底
让医患故事娓娓道来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3.3亿。而在2019年的另一份报告里,同样流出了中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的惊人数据。
(1990~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变化,图源:《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
在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国人常见病的当下,人们对这类疾病的认知却还远远不足。这部作品的主创,正是怀着这样一颗传递治愈希望的心,打造了这部国内首部专注心脏医疗的剧集。
相较于过往的同类剧集,《唐医生》开创性地采用了更生活化的叙事手法。一个自带话题的空降女科室主任,一群“不服管”的男性外科医生,光靠这个团队,就已经自带戏剧感。
这个干练独立的海归女外科医生,在专业上行事果决,私下却也有温柔俏皮的一面。面对铁腕如机器人的女医务处长欧阳真予,她一本正经在对方身上“找电线”,引得对方一个白眼。而在工作之外,她也会大口吃肉、跟兄弟科室赌上一顿咖啡。
那些看似霸道的男医生们,也有其平凡生动的一面:成天手拿保温杯,遇事先打退堂鼓;有家室的中年医生,时时刻刻牵挂着妻儿,工作不求上进;还有初出茅庐的年轻医生,对众人排挤新领导心存不忍,却又不敢充当刺头,只得默默发表意见。
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医生形象,让观众看到他们不仅有专业的一面,也有身为“普通人的一面”。这些医生不再是脸谱式的“工作机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有喜怒哀乐,让观众不自觉地产生共情。
此外,《唐医生》将唐佳瑜这位中年女外科医生塑造为主角,也突破了同类型题材的人物表达。
“一直以来,心外科几乎是‘男人的天下’,女医生非常少,根本原因是两者体力上的差异。”《唐医生》制片人、爱奇艺奇喜工作室贾智棋曾在采访中透露创作初衷之一。其实,这样的悬殊比例远不止于现实,即便是在医疗影视作品中,以女医生为主视角的情况都非常少。《唐医生》虽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现实,但也因此更有突破感。
一位空降全员男性科室主任的中年女医生,仅看人设,《唐医生》就把女性力量拉满了。
第一集中,虽然唐佳瑜遭到同科室医生处处排挤,但她依旧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水平和女医生独有的亲和力,获得了16岁患者骆心然的信赖。手术结束后,她独自来到重症监护室用亲身经历鼓励患者,也体现出了女性医务工作者更柔软的一面。
有人情、有专业,这让荧幕上的《唐医生》成为了一部更有烟火气的医疗剧。
不难发现,医疗剧与很多职业剧的难点相似,就怕内行看不进、外行看不懂。若用一座天秤来形容,专业与艺术就像两座砝码,二者不可缺一,却很难达到平衡。但像《唐医生》这样,用一个更“日常”的切入视角去解读医疗剧,用更能够引发观众共情的“人性”作为主脉络,反而让剧情推进水到渠成。
叙事革新
触碰国产医疗剧“天花板”
《唐医生》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医疗剧的更多可能性——既保证专业信息的输出,又具备足够的情感张力。
一同促成《唐医生》的,是三个不可或缺的属性。
保持专业。
毫无疑问,专业真实,至今仍是评判一部医疗剧优劣的必须标准。《唐医生》的编剧是一位专业的医学专业毕业生,这让该剧在呈现医疗事件的过程中有了天然的专业基础。
除此之外,主创团队也为了进一步还原医疗真实而付出了大量努力。
此次主创团队找到了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郑军担任医疗顾问,联合70余人的医学团队为专业内容把关。据郑军介绍,在此次拍摄过程中凡是涉及到有专业性内容的,无论是展示、动作、言语都会请专业人士把关,从创作阶段一直到实施阶段、包括后期制作都有专业人士参与。“一直在设法避免出现错误,起码不指望别人学到东西,起码不误导别人。”郑军坦言。
而剧组亦在还原专业上苦下功夫,手术器械的一比一复制乃至实物上阵,甚至还从心脏厂借来了一颗真正的人工心脏,力求对医疗真实的尊重。
我们发现,在剧中的手术情节中,为了加深观众对内容的理解、降低专业门槛,主创将医学专业术语转化为影像语言,用更直观的手法来帮助观众进入剧情。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故事背景所聚焦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研发主线剧情,其实也完全取材于现实新闻。2015年,一家苏州的企业自主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第三代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终结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垄断。近年来,随着临床试验案例的推进,“中国心”在更多病人身上成功应用,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唐医生》将真实的研发经历搬上荧幕,真正做到了专业上的有实可依。
还原生活。
属于生活剧的那一面,则让《唐医生》更加独特。
就像我们看过的很多医疗类纪录片一样,小小科室也容纳着人间百态。这些病人或许因为相近的疾病来到心外科,但除了病人身份之外,他们身上也有属于自己的亲情、友情、爱情乃至医患情等等羁绊。年轻的女儿会为了减轻母亲经济负担主动放弃治疗,双双车祸的老夫妻亦会在脱险后紧握双手,继续守护彼此。在《唐医生》中,主创选取了28个取材于现实的病例来串联起整个故事和人物成长。
潜藏在专业与鲜活感之后的,是《唐医生》最宝贵的温暖底色。
《唐医生》似乎在有意地丰富医疗剧叙事,除了大开大合的传统展现手法之外,也用生活感这种轻柔笔触触及偏见,探讨痛点。这部剧或许能做的不多,但这些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仍会让作为观众的你我,获得一些情感上的慰藉。
而作为第一部聚焦心外科的医疗剧,在心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常见病的当下,《唐医生》也在借选题让更多人进一步认识心脏疾病,关注身心健康。
在我们看来,《唐医生》的本质是,心灵与身体的两层“治愈”。
生活感、代入感、获得感
现实题材再升级
回顾上半年剧集市场,现实题材剧集是绝对的主角。
似乎是一场厚积薄发,通过近几年间持续的探索,现实题材剧终于在今年迎来了口碑丰收年。从《人世间》《亲爱的小孩》再到近日完结的《警察荣誉》,这几部高口碑的现实题材作品无一例外都引发了大量观众热议。
在犀牛君看来,尽管这几部作品类型大相径庭,但共通之处是都拍出了“人味儿”。这些看似虚构的故事,就如现实生活般五味杂陈。也正因如此,才令观众更能够体味出人性的温暖底色。
通过这些优质现实题材剧,不难发现,好作品总是离不开三个维度。
第一层要拍出生活感,贴近现实生活,用真实接地气的手法再现人间百态;
第二层要让观众有代入感,以观众亲身经历过的社会痛点议题破题;
第三层则要让观众有获得感,观众能够在剧集中有所感悟,从中汲取到力量。
总体来看,现实题材破局的必备基础是“真实”,核心能力是“共情”,但其底层内核是“治愈”。这是评价一部优质现实题材剧集的不二法则。
以“人”为本,让现实题材不再是空泛的口号。在《唐医生》里,这套创作方法论让医疗剧获得了更多元切面的透视解读。有了“人味儿”,不平凡的医生也会展现出平凡普通的一面,观众也就自然而然地能够换个角度重新认识这群熟悉的陌生人。
现在,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出:《唐医生》,就是这条好内容之路上的又一个新样本。
医生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