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前央视知名女主持王小骞,在社交平台更新了一段视频,公开怒怼了一类网友。
原来,在之前的河南灾情中,王小骞以公司的名义为灾区筹集了两万多瓶消毒水。
这原本算是好事,不料她的行为却遭到了网友的指责。
有网友直接在社交平台上留言:“应该默默做好事,你这太高调了。”
对于网友的留言,王小骞公开怼道:“我觉得做好事不该不留名,因为可以号召更多人做好事做善事。”
王小骞的言行,得到了众多网友的支持。
实在难以理解,为什么人家明明做了好事,却还要被指责不该高调?难道做好事非得默默无闻才算高尚吗?一个人是否愿意公开他做过的好事,这难道不是个人选择吗?
可惜,我们的身边总有这样一类人,不管别人做了什么,他们总有理由进行抨击。
李笑来曾说过一个事例。即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依旧有一部分人坚定不移地相信“地球是平的,不是球体”。
更匪夷所思的是,这些人还专门成立了地平协会。
想要说服这些他们,可谓比登天还难。
你拿着地球仪跟他说:“你看,地球是圆的吧。”
对方会不屑地说:“连这么假的东西都做得出来。”
你上网找了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你看,地球是圆的吧。”
对方还会笃定地瞪睛说道:“你看你看,它不就是平的嘛。”
看到没,哪怕是既定的事实,依旧有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他们把自己的刻薄嘴贱当成耿直诚实,把目中无人当成伶牙俐齿。
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杠精。
作家李小墨说:“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他人,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
杠精的低情商有目共睹,只是他们却不自知。
2
听过一个故事。非洲贫民窟里,有位警察打死了一条疯狗。目击者便将这件事说给当地的一个居民。
目击者刚开口说了半句“警察打死了...”,听者就打断了他的话并愤愤不平:“警察打死人了?谁给他们的权力?警察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目击者赶紧把话说完:“打死了的是一条狗。”
听者并没有停下怒火:“狗怎么了?狗就不是生命吗?一条活生生的生命消失了,就没人为此负责吗?”
目击者赶忙解释:“那是一条疯狗。”
听者仍在纠缠:“是不是疯狗是由你来评定的吗?有鉴定过吗?鉴定程序合法吗?”
目击者开始变得有些小心翼翼:“当时它正在追着路人乱咬,我亲眼看到的,并没人招惹它。”
听者听后仍不依不饶:“眼见就一定为实吗?”
听罢,目击者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好无奈转身离开。
就在听者自以为“大获全胜”地走在路上时,他不小心踩到了路边一条野狗的尾巴。
野狗怒气冲冲地吼叫起来,想要攻击听者。
听者不知所措地喊道:“谁家的疯狗乱咬人,就没人来管管吗?这个社会究竟是怎么了?”
看似不可思议,但这就是脑回路清奇的杠精。
当事不关己时,他们肆意发表言论,为了反对而反对,他们在意的是自己的存在感和优越感。
可是一旦深陷其中,他们便慌乱地无法记起自己曾经说过的每一句话。
说到底,那些爱抬杠的人,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进行的怒喷,既未通过深思熟虑,也没有任何理性的成分。
3
博主@雾满拦江曾提出一个“认知漏斗模型”。说的是人的认知,就好比一个漏斗的形态排布。
漏斗的形态大家都知道,上宽下窄。
越往下所见越少,这类人常常会觉得社会不公,进而情绪极端,总是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相反的,越往上所见越多,越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能够用正能量激励自己,人际交往中也善于换位思考,向下兼容。
换句话说,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越是爱跟他人抬杠。
作为成年人,唯有不断提升自身认知水平,你才能拒绝在不知不觉中沦为杠精,真正做一个成熟且靠谱的成年人。
①搭建立体思维
20世纪初美国北部凯巴伯森林里,鹿的数量只有四千只左右。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鹿数量稀少原因是狼所导致,就下令捕杀狼群。
因为捕杀,狼群数量骤减,鹿的数量越来越多,渐渐超过了十万只。
可是随着鹿的增多,森林里的绿色植物都被鹿群啃食,数量一天天减少。
终于灾难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
两年时间,鹿群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保护者。
狼吃鹿,但也维护着鹿群种群稳定。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程度,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
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能有效控制疾病对鹿群威胁。
罗斯福总统下令捕杀的这个错误决定,就是因为没有用立体思维看待问题。
他没有系统思考到狼、鹿、植被等森林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机制,只看到狼吃鹿这一局部、静态关系。
其实,世间的事物大多不可能只是单向的因果联系。如果只是片面认识,就难以作出理性的选择。
搭建你的立体思维,跳出跳出点、线、面限制,进行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地立体思考,你才能不陷入思维误区,你才能更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②终身持续学习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学生曾经问过他:
“老师,你学识渊博,知道的事情那么多,为什么还经常怀疑自己的答案呢?”
芝诺回答说:
“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圈外是未知的,圆圈内是已知的,你知道的越多,你的圆圈就会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于是,你与未知接触的空间也就越多。
因此,虽然我知道的比你们多,但不知道东西也比你们多。”
说到底,终身学习,持续输入才是提升认知的唯一捷径。
央视王小骞警察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