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古董局中局》热映,关注点一在IP,二在演员。该片主演阵容除了葛优,还集齐了“前夫哥”雷佳音、“现男友”李现和“小后妈”辛芷蕾。相比之下,前者深耕电影圈、国民度早已顶级,后三人发迹于剧圈,近年有《我的前半生》《亲爱的,热爱的》《怒晴湘西》等代表作,知名度得到提升。
这次跨屏演电影不算稀奇。虽然三人并非首次触电,但从表演履历看,担任一番的电影要么寥寥,要么票房平平。似乎再次表明:大部分演员演电影和剧集,会因为诸多原因导致水土不服。
这不止关乎电影、剧集两种艺术载体的生产机制和鄙视链,还与演员自身密切相关。但成功破壁、游刃有余穿梭在电影剧集的演员,也有。所以,演员究竟该如何拓宽表演边界,提高适应不同表演舞台的能力呢?
收视票房两难全,演员跨屏的“痛点”
必须要正视,演员尤其是无流量加持的演员,演电视剧扛收视率和电影扛票房,完全两回事,两个维度的数据因欠缺粉丝这一重要变量而不具备转化条件。甚至高国民度和知名度,也不是收视率和票房的双重保障。
章子怡、汤唯、黄轩之类的实力派电影咖下凡演电视剧,曾遭遇过群嘲的黑暗时刻。女演员被吐槽装嫩“面瘫”,男演员被吐槽油腻浮夸,总之,Ta们在大银幕获得的光环在跨屏后不能变现为鲜花掌声。
电影咖下凡折戟,电视剧咖飞升演电影也好不到哪去。掌握小荧屏收视密码的孙俪,到了电影领域,依旧难扛起高票房。同样是实力派、近几年很活跃的雷佳音,也陷入同样困境。
凭借《白鹿原》《我的前半生》《长安十二时辰》证明演技,强势崛起的雷佳音在网台端迅速积攒了一波观众缘,剧集的收视率、网络热度和口碑齐飞。可反观其电影表现,无论是处女作《黄金大劫案》还是红了之后演的《超时空同居》,票房都不算太亮眼。
如果说实力派演员跨屏电影剧集是以扎实的表演基本功为武器开展的升级或降维的转场运动,算是行业内的一种良性人员流动。那么那些演技还需继续磨练的年轻演员、流量艺人在电影剧集间横跳,则体现了市场与艺人的双向选择——前者看中后者的潜力或人气,以此控制影视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后者想延申表演触角,把自身优势变成影视圈通行证。
新鲜血液入局影剧两领域,引入了粉丝这个可以同时撬动收视率和票房的变量。肖战的《斗罗大陆》《诛仙》、赵丽颖的《知否》《西游记女儿国》、李易峰的《动物世界》《隐秘而伟大》,都是流量在电影剧集收割红利的产物。尽管收视票房飘红,但往往会出现口碑倒挂的现象,这是粉丝与大众对立群体的意见拉锯战的结果,也是流量艺人跨屏水土不服的表现之一。
不是每个年轻艺人穿梭影剧都能无往不利。翻车的不少,“三金影后”周冬雨跑来演剧,从《麻雀》的女特工到《千古玦尘》的美强惨上神,观众对她的小荧屏表现诟病颇多。在电影成功贴上硬汉标签的黄景瑜,变身偶像剧里的霸总,满满违和感。“谋女郎”倪妮下凡处女作《天盛长歌》刷新芒果台收视率下限。在电视剧有良好观众缘的李沁,一遇到电影,就变成了“票房毒药”。
究其原因,各类演员难以兼容电影剧集离不开行业与自身两大方面。首先,电影或剧集的题材、剧本、人设,对演员而言是助力还是阻力,取决于演员与这三者的适配度。比如有的人因为代表作深入人心,甚至被定型,那么跨屏转换角色类型就容易产生违和。有的人外型气质如果跟某类题材或角色有割裂感,也会放大跨屏的不适。
其次,演员的表演方式或思维方式若与电影、剧集受众审美错位,会强化大众固化的对电影高级脸和电视剧脸的定位,致使演员在不同艺术载体中传达的故事感难以引发共情。
直观来说,电影偏向捕捉演员微表情,用“收着演”缓缓传递人物情绪。而电视剧偏向演员外放式表演,甚至塑造“脸谱化”来快速刺激眼球、避免观众弃剧。所以当一些电影咖演电视剧,会出现表演节奏不对;当一些电视剧咖演电影,会更容易暴露演技短板。
此外,电影和剧集拍摄流程与氛围也在影响演员演技发挥。电影有相对充足的时间让演员慢慢磨演技、导演也会耐心调教演员。但电视剧生产流水线式的拍摄,演员几乎难有富裕时间琢磨表演,就转下一场戏了,有时难免出现人物前后表演逻辑矛盾的情况。
最后,从预判角度而言,电影咖降维演剧与观众的高期待值一旦断裂,会反噬演员。观众拿着显微镜审视电影咖,如果在剧里的表演有小瑕疵,口碑便遭遇滑铁卢。电视剧咖演电影,也同样面临被外界审视的难关。
影剧破壁,演员要扬长避短
每个演员在表演生涯中都会有舒适区和盲区。塑造得心应手的角色轻车熟路,塑造找不到感觉的角色就表演生硬。但随着人生阅历和表演经验的丰富,舒适区可以逐步拓宽,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是舒适区扩大,不代表演员跨屏电影剧集就能畅通无阻。扬长避短,才是关键。
从过往一些演员跨屏成败案例,有迹可循。天赋是演员能达到怎样高度的决定性因素。毕竟就连前辈陶虹都说,如果没有天赋,演员可以考虑干点别的。陶虹、周迅、张子枫就是天赋型演员的典型代表,属于老天赏饭吃。有时甚至可以助她们扭转颓势。
《如懿传》中周迅前期被吐槽装少女,但随着剧情推进,到了中后期,周迅凭借直击人心的演技扳回一局,贡献了不少高光戏。到了电影《第十一回》里,周迅饰演的泼辣中年女人更是刷新了观众对她的认知,收获好评。
陶虹在古早电影《黑眼睛》里饰演的盲人女孩在雪地里被雪松吓到、由面对未知的惊慌变成知情后的欢喜,情绪自然切换的场景,至今都被视为表演教科书。时隔多年后回归小荧屏,在电视剧《小欢喜》里她饰演为女儿操碎心的母亲,跟女儿歇斯底里的吵架戏,称之演技炸裂不为过。
可见,只要有天赋,不管在电影还是在电视剧,不过隔了多少年,表演都不会生疏。所以,演员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天赋并要好好利用。
不过,没有天赋不代表不会成为好演员,后天努力依旧可以追上来,但要找对努力的方向去钻研表演。一方面,通过拉片和阅读可以丰富演员的文化底蕴、开阔眼界、提升自我认知,为选角和塑造角色奠定基础,尤其适用于年轻演员。
比如,刘昊然曾说做演员必须要有个性,但作为公众人物越中庸越安全。所以他不走流量那套,平日注重沉淀带来的养分。于是当他出现在网剧《最好的我们》和电影《唐人街探案》时,展现出令人惊喜的演技。
另一方面,演员要扎根生活用心感受,因为生活是演员最好的表演老师,比如张颂文、王砚辉、王传君,他们不拍戏时,就过普通人的生活,所以才能要么在电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里变身基层领导、要么在网剧《隐秘的角落》里变身承受丧女之痛的父亲,要么在电影《烈日灼心》被人误解为真正的“罪犯”、要么在电视剧《小欢喜》里化身多金的父亲。他们是“剧抛脸”演技的最佳证明。
除了天赋+努力能助力演员打通影剧壁垒,通过把纯熟技巧内化为表演潜意识,实现从学院派到体验派的转化,并建立信念感、根据电影剧集的不同场域适时调整表演方式,也是破壁的一条路径。
比如,张译既可以在电影《八佰》里演怂到家的“老算盘”,也可以在电视剧《鸡毛飞上天》里演励志的奋斗者。邓超既可以在电影《中国合伙人》里演自信满满的创业者,也可以在电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里演高干子弟。
此外,演员还要懂得选角,去演现阶段能驾驭的角色,不可跳过人生阅历空白区去硬演,而且要注意与角色的契合度。更切忌为了转型操之过急,好好修炼演技才是叩开影剧大门的钥匙。
其实,不论演电影还是剧集,演技都是硬通货。作为演员,应以平常心看待所谓的影视“鄙视链”,毕竟交出好作品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雷佳音周迅电影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