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尼(维果·莫腾森 Viggo Mortensen 饰)是一个吊儿郎当游手好闲的混混,在一家夜总会做侍者。这间夜总会因故要停业几个月,可托尼所要支付的房租和生活费不会因…【详细】
《绿皮书》是第91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同时还夺得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豆瓣8.9分,今年年初在国内上映,口碑依然很不错,票房也破3亿,打破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在国内的票房纪录。
该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60年代的肯尼迪时期,由真实故事改编。讲述的是黑人天才钢琴演奏家雪利(国内版本翻译)要去美国南部巡回演奏,这在当时是会有不小的麻烦的时期,当时的美国的种族歧视非常严重,因此雪利需要找一个能帮他解决问题的司机兼助理。所以雪利找到了托尼,一个在夜总会里当保安的意大利人。
雪利是黑人钢琴演奏家,很富有,有3个博士学位,2度被邀请去美国白宫演出,能直接和肯尼迪通话。但是这些光环和特权依然没有办法改变,他是一个到处被人歧视的黑人。雪利想通过自己的巡回演奏,到达对被人歧视最严重的美国南部,用他的话形容是“Deep South”,他想用自己的小小的勇气和能量去改变这种现状。
而托尼是一个意大利移民,八面玲珑非常善于人际关系处理,用我们的话形容就是很“能耐”。他有一个不小的家族,有美丽的太太和两个孩子。但是身份其实就是夜总会里的小混混,手停口停,用他自己的话,他每天的任务就是把食物摆在桌子上。而且托尼对黑人虽然说不是很排斥的那种,但是内心还是多少有点不喜欢。
这两位就是整部电影的主线,其实说不清谁才是主角,可以理解为双男主。一个黑人里的贵族和一个白人里的“地痞流氓”的相遇,一趟有趣的旅程就这样开始了。但是写这篇文章,我没有打算再次回忆和评论这部电影,如果你翻看我的文章记录,你会发现我已经从4个角度写过4篇关于这部影评或相关文章。在这里我想聚焦到电影的文字魅力,《绿皮书》的台词对白,单拎出来也可以成为一部艺术品。
面试,第一次的相遇
托尼到雪利的住处面试司机的职位,看到雪利的穿着和屋内的布置惊呆了,太豪华了,有各种名贵的摆设品和奇怪的玩意儿。所以托尼的开场,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好奇的发问,既有趣味性,也强调两个人不同世界的冲击。
面试进入正题,雪利需要的是一个私人助理,除了开车,还需要帮他整理内务,熨衣服擦鞋什么的。显然这超出了托尼的接受范围,能做到不讨厌就不错了,他不可能去伺候雪利。正在托尼准备离开的时候,雪利说了这一番好话挽留托尼。也许出于义气,毕竟那么多人推荐自己,托尼才答应了,但是强调只做司机和保证雪利的安全。
第二天一早,雪利给托尼打电话,但是有趣的是雪利想和托尼的太太通电话。在电话里雪利问托尼有没有说他需要离开八周时间,圣诞节才能赶回来。得到托尼太太的肯定,他才挂了电话。一般人不会像雪利那样做事情,都雇佣了,还要给人家的家人打电话,这个细节反应出了他对别人的关怀的细腻,也引起了观众对于雪利的兴趣,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旅程从一本绿皮书开始
所谓绿皮书其实是一本黑人司机专用读本,因为在那个年代,白人对黑人的歧视是很严重的,特别是美国南部,在之前的农奴时代,黑人一直都是南部农民主的奴隶。所以在那个时期,黑人即便是有钱也不是所有的酒店都可以住,也不是所有的餐馆都可以消费,必须有一个这样的读本做指南,你才知道如何安排行程。可以说是种族歧视的一个特殊产物。
在旅途中,雪利和托尼一起共进午餐。托尼说起自己的太太买了雪利的一张唱片,专辑的名字叫孤儿(orphan),雪利愣住了,好像没有这样的专辑。托尼又说是有一个小孩子蹲在那的,雪利才恍然大悟,唱片的名字其实叫《饿尔普斯》,那个也不是一个孩子而是恶魔。这一段很有趣,再次强调了两人就是两个世界里的人,托尼虽然无知,但是他毫不在意,一句肯定是个坏孩子就化解了尴尬。
经过这第一段旅程的交流,雪利显然不是很喜欢托尼的谈吐,在表演前还专门交代托尼需要注意自己的发音、语调和用词。但是托尼拒绝了,这一次的交流稍稍有点不欢。
但是有一点,雪利似乎对托尼的拒绝妥协总是能包容,最后还鼓励了一句,你能做得更好。其实这个就是雪利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下意识地抹掉了负面信息,保留着正面的反馈。而雪利的这种态度也确实开始对托尼有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第一场表演结束后,雪利找不到托尼,发现托尼在和一堆黑人司机在一起赌博,这一幕也很有趣,有很多时候托尼比雪利更像一个黑人。雪利对此很不高兴,跟托尼说想要钱他可以给,他们没得选,你有,你不一样。雪利似乎对托尼真的是另眼相看,总是觉得托尼应该可以更好。
听完雪利的第一次演奏,托尼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在这部电影里,托尼给妻子写的信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线,侧面带出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在第一封信里,托尼形容演奏时的雪利形象就像自由女神,但是也有不为人知的忧郁的一面。
雪利问托尼他的这个名字(托尼利普)怎么来的,托尼开心地介绍这是“胡说艺术家”的意思。雪利表示无法理解,这不就是骗子的意思,被人说骗子,不会难过吗?雪利就是这样一板一眼的人,当然,这种认知的背后能看出他有极强的自尊心。
一来一往,雪利质疑托尼的绰号的同时,他们再开始聊音乐的时候,托尼就开始质疑雪利作为一个黑人,都不知道那些著名的黑人歌手。其实这句话戳到了雪利的心,他和这些黑人到底是不是同胞呢,有时候他自己都分不清。
托尼不单单带给了雪利黑人流行乐,还教会了托尼用手吃炸鸡,这里托尼父亲的话被奉为经典之一:
不管做什么,都要倾尽全力,工作就工作,大笑就大笑,吃东西时,就当是最后的一顿!
这种乐观的态度一脉相承,也开始影响着雪利的行为举止,两个人从这一刻开始,没有离得那么远了。
怕什么来什么,进入南部开始,麻烦开始找上门
晚上托尼一个人去酒吧喝酒,结果被几个白人欺负了,托尼赶到,用背后的手枪吓退了众人,解救了雪利。事后托尼很生气,觉得雪利根本就不注意自己的安全,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雪利跟托尼说,如果我去的是你家旁边的酒吧,情况会有所不同吗?托尼无言以对。这就是现实,当时对于黑人的种族歧视无处不在。
在旅途中,托尼经常写信,雪利一直都有关注到,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雪利形容托尼写的信就像流水账、勒索信,决定教他。托尼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化身家人心目中的“莎士比亚”。信写得有多美,大家好好读读,特别是男同志。
托尼的太太朵乐芮斯看完,感动地流泪。
托尼和雪利在逛街的时候,看到了一套很不错的西服,托尼怂恿雪利进去试一下,结果歧视真的无处不在,如果是雪利要试穿必须先买下来再修改尺寸。这一幕又一幕的歧视,会不停的出现在影片中。
托尼意外的发现雪利的秘密
托尼接到了警察的电话,去一个青年会馆接雪利。原来雪利是个同性恋,和另外一男的不知道怎么就被抓了,托尼看到他们的时候还全身赤裸。托尼没办法,通过行贿的方式,把托尼救了出来。但是雪利却不认同这种处理方式,雪利身上有一种固执,这种固执牢牢地用道德绑架着他,让他不能动弹。托尼表示,如果不是这样救他出来,事情搞大了,雪利就完蛋了,为此两人吵了一架。
从这一次事件以后,两人终于都开始了交心,雪利也开始诉说自己的从前。雪利其实在列宁格勒读书的时候,学习的是古典钢琴。但是唱片公司不让他演奏古典,而是走流行路线,原因就是没有人喜欢看到一个黑人演奏高端的古典乐,又是一阵心酸。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里,他们在高速公路的岔道上迷路,在落日镇被警察查车。其中一名警察看到雪利是个黑人,又得知托尼是个意大利人后,开始故意刁难,还说托尼是半个黑人,托尼就出手把警察打了,两人被关进了监狱。
拳头是无法帮你获胜的,只有尊严可以帮你获胜!
雪利的这句话非常有力量,也改变了托尼的处事方式。
没办法,雪利直接给肯尼迪拨通了电话,警方无奈放人。雪利再次教育托尼,托尼受不了,开始了顶嘴,意思是雪利高高在上,根本不知道底层的人的生活。显然托尼的说法再次触动了雪利的伤痛,这里也是全剧里两人最激烈的冲突。
看着高高在上的雪利,其实只是白人社会里所谓的名流为了彰显自己的高贵的垫脚石,而雪利同胞们却不接受他,而作为同性恋的雪利也不够男人。不够黑,又不够白,还不够男人,雪利问托尼“我到底是谁?”
托尼再次沉默......
经过雪利的教导,托尼真的变了,终于学会了给太太写情书
看看托尼的文笔,好像还不错,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夜总会里的混混的作品。
托尼让雪利应该给自己唯一的哥哥写写信,雪利刚开始是拒绝的,但是下面这句话让他改变了:
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不敢迈出第一步!
聊完正事,托尼忽然跟雪利说他一直还有个耿耿于怀的事,就是关于匹兹堡的女人的事,这让雪利很无语,只能说了一句晚安。其实我觉得这段对话安排的很妙,托尼还是托尼,没有真的一下变成圣人,要是真那样就太假了。正是还保留着这种一丢丢的流氓气质,让这个人物保持真实和生命力。
终于到了最后一站,伯明翰
一直和托尼处于冷战状态的德国乐手主动和托尼破冰,他揭开了雪利为什么要放弃3倍酬劳跑到南部巡演,还忍受各种歧视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改变。
光有天赋是不够的,改变人们的观念需要很大的勇气。
雪利刚化完妆,准备去餐厅就餐的时候,再次被歧视,被告知不能在餐厅里用餐。如果像以往,他们可能会选择息事宁人,妥协。但是雪利也许受到了托尼很大的改变,这一次他选择了拒绝,他的原话是对托尼说的:“你决定,你说演,我就演。”
从最开始的冰火不容,到最后的心心相惜,很难得。托尼想了想,带着雪利离开了最后一场表演。这就是雪利教给托尼的,保持自己的尊严。
退出表演后的两人来到一个酒吧里吃饭,吧台小姐问雪利是做什么的,后来发现他是个钢琴家,邀请他上台表演。
台上的雪利是自带光芒的,一上台就聚焦了所有人的眼光,在音乐里的雪利,也是最快乐的雪利。
旅程结束,两人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暴风雪,平安夜能不能赶到家里团聚呢,还好一切顺利。
托尼邀请雪利到家里一起过圣诞,雪利刚开始是拒绝的,但是后来又重新来到了托尼门前,他决定尝试融入。这一趟旅程,雪利改变了托尼,托尼也改变了雪利,成为了一辈子的好友!
结语
这部电影,是一部需要耐心去慢慢品味的电影,剧中人物的对白都是精心设计,一句不多,一句不少,恰如其分。建议看英文版,配英文字幕的那种,电影的翻译还是有点问题,很多意思的表达还是有所偏差。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总是会惊叹这一段对白真的太精彩,然后还在回味,结果电影演下面的部分了,然后纠结,要不要倒回去再“读”一遍呢。
欧美明星奥斯卡托尼绿皮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