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请大家记住,收藏本站永久网址:  www.wmishi.com  以防迷路。全网电影天堂电视剧免费追剧非常感谢你们的陪伴,我们将继续提供最新,最快的电影电视剧在线观看。    

首页 > 新闻 > 电视资讯 > 文章正文

周总理病逝后,73名工人连夜缝制棉袄寄给邓妈妈,邓颖超寄去30元

时间:2022-06-12 11:00:25 来源:侠客电影网

    周恩来曾在国务院的一次会议上说:

    “人死后为什么一定要保留骨灰呢?把它撒在地里可以做肥料,撒在水里可以做饲料喂鱼,人死后不仅不浪费一寸土地资源,遗体还可以再做一点贡献。”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周总理病逝后,北京医院的医护人员对他的遗体进行了病理解剖,遗体火化之后的骨灰,被撒进了江河大地。

    这是周恩来的遗愿,是中央批准了的,是邓颖超敦促完成的。

    即便人们再怎么接受不了也不得不接受。实际上周总理的骨灰被撒掉这件事,在当时是很少人知道的,只有中央的一些领导,以及西花厅的工作人员和周恩来的部分亲属等,更多的群众压根不知道这件事。

    1月15日下午的追悼会结束之后,邓颖超亲自打开骨灰盒,将周总理的骨灰一捧捧捧进了四个塑料袋中,然后准备送往通县机场,由西花厅卫士长张树迎和卫士高振普坐飞机执行撒骨灰的任务。

    这是一项秘密任务,如何从大会堂离开到达通县机场成了一个难题,因为大会堂外面,有数不清的群众等在那里,久久不散。

    他们要等着那辆黑色的红旗牌轿车出来,这辆车是周总理生前乘坐的汽车,同时也是专门接送周总理骨灰的汽车。

    大家希望看到这辆汽车缓慢开出,然后一路护送它到安葬骨灰的地方,最后一次送一送周总理,也看一看周总理的骨灰究竟会安葬在什么地方,所以这辆汽车不出来,他们就不散去。

    与此同时,很多群众以为周总理的骨灰会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因此东西长安街两侧围满了群众。

    有工作人员将这些情况汇报给了邓颖超,他们不能就这么从大会堂的出口离开,一旦出去,群众就会知道周总理的骨灰会被撒掉,他们必然会阻止这件事。

    邓颖超只能和西花厅的工作人员在台湾厅等了一会,但外面的群众不见黑色红旗汽车出来就不离开,这么僵持下去不是办法,邓颖超只得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从地下隧道离开,然后赶往通县机场。

    冬日的严寒并没有让人群散去,他们不死心地继续等着,直到晚上八点钟,天安门广场的警戒撤了,群众才知道周总理的骨灰已经不在人民大会堂了,已经被带到了他们不知道的地方。

    只不过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是,此时正有一架飞机缓缓起飞,飞向远方,将周总理的骨灰撒在了北京上空、密云水库、黄河入海口和天津海河等江河大地。

    群众当时如果知道周总理的骨灰都没有留下来,该是怎么的悲痛啊?

    然而,最悲痛的还是邓颖超。她和周总理是同志、是战友、是伴侣,相依相偎走过了半个世纪,随着周总理的骤然离世,留给邓颖超的是无限的痛苦和孤寂。

    周总理去世后,她不知哭过多少次,周总理骨灰被撒掉的那天晚上,72岁的邓颖超一夜未睡,当第二天张树迎和高振普回到西花厅的时候,邓颖超张开双臂,三人抱在一起痛哭,从此,周总理是真的彻彻底底离开了。

    周总理生前没有自己,死后也没有保留自己。

    周总理生前没有儿女,死后没有墓穴。

    原本邓颖超和周恩来是有过两个孩子的,只不过这两个孩子都没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上。

    邓颖超第一次怀孕是在两人结婚不久之后,等她发现怀孕的时候,周恩来正好到汕头东征,而她到广州不久,正协助何香凝做妇女工作,工作局面刚刚打开,再加上她的母亲又不在广州。

    她孤身一人在广州,根本就是分身乏术,没办法迎接这个孩子的到来,遂自作主张打了胎,后来这件事被周恩来知道后,他罕见的对她发了很大的脾气,但事已至此也只能接受。

    后来邓颖超再次在广州怀孕,这一次她是下定决心要生下来的。

    1927年3月21日,邓颖超开始生产,结果胎儿过大,三天三夜都没有生下来,最后动用了产钳,伤到了孩子的头颅,孩子生下来就夭折了,如果那时候有现在的医疗技术和条件,这个孩子也就不会夭折了。

    这是一个快十斤重的男孩,远在上海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周恩来并不知道这件事。

    这个孩子的离去,让邓颖超很是悲痛,但如果好好养养身体,以后也还是有机会再次生育的,然而当时的局势根本不容许邓颖超好好休养。

    继上海四一二事件之后,反动派对共产党人的搜捕和屠杀蔓延到了广州,彼时在医院休养的邓颖超并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幸有周恩来的电报及时发来,邓颖超开始想办法躲避搜查。

    她先是躲在医院待了两天,然后乘坐着德国领事馆的小电船去了香港,又从香港辗转去往上海与周恩来汇合。

    这一路颠簸再加上精神高度紧张,让到达上海的邓颖超虚弱得不行,在住院进行检查的时候,医生告诉她很可能以后再也不会怀孕了。

    那一年,邓颖超才23岁,周恩来才29岁,从此之后,两人再也没有过孩子,以至于两人一生无子女。周恩来病逝之后,西花厅就只剩下了邓颖超和几个工作人员。

    邓颖超的痛苦与孤寂无人能懂,但他们为革命做出的贡献,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为人民做出的贡献,人民群众都记得。

    所以当周恩来病逝后,人们一方面深深悼念和怀念周总理,一方面又十分关心晚年孤寂的邓颖超。很多人都想为邓颖超做点什么,至少能让她过个稍微愉快点的春节。

    周恩来是在1976年1月8日去世的,农历就是1975年的腊月初八,有一句俗语叫“过了腊八就是年”,眼看着春节就要到来,人们不想让邓颖超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度过这个春节,而希望能给她一些温暖。

    即便微不足道,他们也想做点什么,那么,该怎么做,才能给邓颖超些许温暖呢?

    天津市红桥区服装二厂的张宝发对同事们说:“我们是服装厂的工人,做一件棉袄交给邓妈妈怎么样?”

    他说完自己的想法后,大家立刻响应,杨明说:“我们天津人有句俗话‘女儿是妈妈的贴身小棉袄’,周总理和邓妈妈没有亲生儿女,那我们就做他们的子女,咱们就做一件棉袄寄给邓妈妈,邓妈妈穿在身上,一定会感觉很温暖。”

    考虑到春节即将到来,大家说到做到,每人拿出五毛钱来凑在一起,然后交给张宝发、杨明、杨敏和李辰欣等人。

    1月17日,四人出发到天津市百货大楼买布料和所需要的材料。

    当售货员知道他们是要给邓妈妈做棉衣后,很是细心地帮着他们选购布料,在对货架和仓库里的布料都进行了研究对比后,四人最终决定:用深灰色的春绸做面,用浅灰色的薄稠做里,中间用上软软的丝绵,这样就能做出一件暖和的棉衣了。

    大家选购完后就回到了服装厂,大家开始商量怎么做棉衣的事情。

    但他们有了布料之后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按理说,做衣服要用到对方的尺寸,这本来也不是难事,亲自量一量邓妈妈的尺寸,或者直接问一问邓妈妈身边的秘书,也是可以得到她的尺寸的,但这两种办法很显然都是不现实的。

    邓妈妈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而他们在天津,自然无法得到邓妈妈的尺寸,当然,即便他们身在北京,也无法这样得到邓妈妈的尺寸。

    没有尺寸,做出来的衣服自然不可能合身,那就违背了他们的初衷了。

    不过这个难题也并没有难倒大家,服装厂里有两个有四十年裁剪经验的老师傅,多年的经验让他们练就了火眼金睛,有时候不用拿着尺子去量,打眼看看就能估量出大体的尺寸。

    他们根据电视上出现的邓颖超的身材以及一张邓颖超的照片,就画了一张裁剪图,然后对布料进行了裁剪,裁剪之后就可以缝制了。

    年底的服装厂虽然接了很多的单子,大家手头上都有很多的工作,但为了让邓颖超在春节前能拿到这件棉袄并穿上它,大家决定连夜加班缝制这套棉袄。

    73名工人在寒冷的冬夜里完成了这件棉袄,那一针一线都是他们对周总理的爱戴、对邓妈妈的关心。

    当他们满心欢喜地看着这件完工的棉袄的时候,怎么也没有想到,将它寄给邓妈妈会成为一个难题。

    他们去邮局要求邮寄这件棉袄给邓妈妈,但是遭到了拒绝,他们不死心,连续去了好几个邮局,得到的都是一样的结果。

    呼呼的北风吹得他们心中发凉,为什么从天津寄件棉袄就这么困难呢?

    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但他们没有时间去思考为什么,眼看着春节临近,怎么送到邓颖超手中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有一个青年出了一个主意:既然无法直接寄给邓妈妈,但可以寄给人民日报社啊,通过人民日报社再转交给邓妈妈不就行了?

    有了这个想法,他们另换了一块布将棉袄包裹起来,里面放上了两封信,一封给邓妈妈,一封给人民日报社,然后到邮局将这个包裹寄给了人民日报社。

    人民日报社收到这个包裹后,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件棉袄和两封信,他们看了一头雾水,怎么寄给人民日报社的包裹里面会有一封给邓颖超的信呢?

    等他们打开那封寄给人民日报社的信之后,才知道这是天津73名服装工人寄给邓颖超的棉袄,所以他们又将包裹打包好,然后联系了西花厅的工作人员。

    很快,邓颖超的秘书赵炜就拿到了这个包裹以及给邓颖超的信,当时的赵炜也很是好奇,这究竟是一个什么包裹呢?为什么要由人民日报社转交?

    她有些不放心,就先打开包裹,看到了里面的棉袄和信。舒服的触感让赵炜差点落泪,看了信之后,她的泪终于还是没有控制住,就那么吧嗒吧嗒落到了地上。

    赵炜擦了擦眼泪,赶紧将棉袄和信拿给邓颖超,并将事情的经过说了说,邓颖超戴上老花镜,接过信去,一字一句地看了起来,越看越感动,她没有想到,来自她第二个故乡的礼物会如此的贴心。

    看完信之后,她脱了外套,将棉袄穿在身上试了试,赵炜帮她整理了整理衣服,邓颖超高兴地说:“就是稍微大了一些,这些青年真有办法,没有尺寸,又没有见过我,还能做出这么合体的棉衣,真难为他们了,感激他们为我费了这么大的心。”

    听完她的话,旁边的工作人员表示可以稍微改一下,这样就可以穿上过春节了。

    看着这件棉袄,邓颖超很高兴,但同时也犯了难,因为她一贯是不收人家礼物的。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领导是不主张收礼物的,毛主席和周总理更是以身作则从不收礼。

    就拿毛主席来说,他从不接受别人的送礼,对于国内的送礼,他基本就是退回去,而外宾送的礼品,不能不接受,就上交。

    很多时候,毛主席根本看不到那些礼品,看到的只是礼品单,然后他就会下令“都上交”,有的礼品单他都不看就直接下令上交了,而对于那些食品之类的礼物,无法返还也不能上交的,就送到幼儿园或者送给警卫战士,总之他是不会收礼的。

    周总理也是一样,他经常视察各地和出国访问。视察的时候,所到之地从不接受礼物,而国外的礼物不得不接受的时候,回来后就上交到外交部礼宾司,他自己是不会留一件礼物的。

    不光是他,就是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不准接受礼物,必须接受的礼物则需要上交。

    作为周总理的伴侣,邓颖超自然也不会接受礼物。

    但这件棉袄不是一般的礼物,它是73名青年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针针线线都是他们的真挚爱心,她实在不想辜负这份心意,但若收下了,那就违背了她的原则。

    究竟怎么做才能既不违背原则又不辜负73名工人的心意呢?这确实需要想一想。

    在思考了一会之后,邓颖超决定留下这件棉袄,但也不会全然接受。她对赵炜说:“这是他们的一片心啊,退回会伤了73位青年的心,但是我要付钱给他们,你说30元够不够?”

    正愁没办法说服邓颖超接受这件棉袄的赵炜赶紧说:“差不多,如果给多了他们也不好办。”

    邓颖超赶紧说:“你马上回信并寄去30元,信写好之后给我看看再发。不要耽误,马上去办。”

    赵炜没有耽误,根据邓颖超的指示写了一封信,然后交给邓颖超,邓颖超看完之后又补充了一些内容,经过修改和增删,一封可以发出的信就写完了。

    信中说明邓颖超已经收到了这件棉袄,邓颖超很感动,她感激他们对她的关怀与慰问。同时信的最后有这么一段:

    但她从来不收礼物的,能退的就退,不能退的就自己付款。这件棉衣就不退回了,理解你们的心意,如退回会使你们难过的,所以寄去30元钱作为成本费。这笔钱如不好处理,可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品。

    不得不说,邓颖超很暖心,为了不伤害73人的感情,她将自己寄去30元的理由做了充分的说明。为了让大家接受,她甚至想好了怎么处置这笔钱,可以买书籍和学习用品,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很快,这些工人就收到了这封信,他们看后很是感动,也坦然留下了这30元钱,并按照邓颖超的提议,这笔钱就用来买书籍和学习用品。

    这之后,他们之间还有过书信沟通,因为天津73名工人的暖心举动,邓颖超这个春节有了稍微的温暖,因为邓颖超的回信,这些青年工人有了前进的动力。

    不得不说,有时候缘分就是这样的,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邓颖超穿着这件棉衣过完了春节,她甚至还穿着这件棉衣出席了1978年冬天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礼轻情意重,邓颖超一直将这件棉衣当做极为珍贵的纪念品,穿了两个冬天就收藏了起来,她不舍得穿破这件棉衣,也正因为如此,现在的我们能够在天津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看到这件棉衣。

    邓颖超不仅对这件棉衣极为宝贝,更是对缝制这件棉衣的73名工人极为挂念,她想和他们见一面,亲自表达自己的感谢,但她毕竟年龄大了,又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因此一直没有机会到天津与这73名“儿女”见上一面,但她始终记着这件事。

    1984年的夏天,作为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主持了5月12日开始的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5月26日会议结束之后,她去了一趟泰山,然后从泰山去了天津。

    去天津的目的,一是有工作要做,二是见一见这73名工人,三是走走转转,看一看天津。

    邓颖超到天津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市委办公厅的同志打听这73名工人的情况,她想要和他们见上一面,但时隔八年,寻找这73人并不容易。

    原先的红桥区服装二厂已经改了名字,而原先的那些工人,很多都分散到了别的单位,想要打听他们的下落确实需要时间,好在邓颖超在天津有工作要做,要在天津待一段时间,倒也不急于一时一刻。

    经过数天的打听和联系,这73名工人的情况就都汇报到了邓颖超这里,她特意选了一个没有工作要做的日子和大家相见。

    1984年7月4日,邓颖超和73名工人约在天津友谊俱乐部见面。

    见面的时候,大家排队站在那里,原先的73人来了71个,没来的那两人,一个已经病故,一个正在生病来不了。

    邓颖超看到这71人之后很激动,他们这是第一次见面,但心却在八年前就已经连在了一起。为了感谢这些工人,80岁的邓颖超坚持要和每一个人握手。

    这是一个大工程,而当时的邓颖超已经80岁,身体又不好,大家都怕她吃不消,劝她:“行了,这么多人不必都握手了。”

    但邓颖超很坚持,她说:“不行,八年前你们每个人都一针一线地为我缝过棉衣,我今天要一个一个地握你们的手,表示感谢。”

    见邓颖超这样说,大家只能流着泪和邓颖超握手,并纷纷关心邓颖超的身体,在他们心里,邓颖超是他们的邓妈妈,他们都是她的儿女。

    周总理和邓妈妈为新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作为儿女理应关心邓妈妈,实在不用邓妈妈如此感谢他们。

    然而邓颖超不仅寄给了他们30元钱,还一一同他们握手,更是用“珍贵的”、“浓厚的”、“情意绵绵的”来形容这件棉衣,怎不令人动容?

    邓颖超告诉他们,她穿着这件棉衣过了两个冬天,穿着这件棉衣出席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穿着这件棉衣见了很多外宾,穿着这件棉衣见了很多自己的同志等等。

    说到动情处,邓颖超声音有些颤抖:“我觉得我很骄傲,有那么多男女同志关心我,而且你们说是我的儿女,我当然觉得骄傲得很。”

    看到邓颖超如此平易近人,大家的话匣子都打开了,有人问:“邓妈妈,棉衣穿着合适不?”一人问完,大家都一脸紧张地看着邓颖超。

    邓颖超笑着说:“合适,合适。”

    邓颖超的回答让大家明显松了一口气,现场的气氛也活跃了起来,邓颖超和大家拉起了家常,细心地询问他们的生活,有没有结婚啊?有没有小孩啊?孩子多大啊,淘不淘气?说到最后都不忘加上一句:“千万不要打孩子。”

    听完邓颖超的话,大家心里都有暖流划过,他们没有想到,当年给邓妈妈做了一个棉衣,竟让这位八十岁的邓妈妈如此关心他们。

    果然,邓颖超和周总理一样,心里记挂的始终是人民。

    见面会结束的时候,邓颖超还提笔写下了一句话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当代青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要有所作为,有所好为,有所大为。”

    谨以此文献给周总理和邓妈妈。

    邓颖超党史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电影资讯

    人气明星排行更多>>

    正在热播电视剧

    热门资讯

    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相关站点自动搜索采集信息,相关链接已经注明来源。

    Copyright @2019-2022 侠客影视网 www.wmishi.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