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早已经成为一种标签。
一说春晚,大家都“心知肚明”、“不用附会”、“理所当然”、“不约而同”地了解,这指的就是央视一套在除夕夜为大众奉献上的综合歌舞、曲艺、相声、小品以及魔术等等艺术类别的晚会。
但如今,春晚似乎也只是一种标签式的存在。
对于许多人而言,它更像是过往生活的印记,每当除夕夜来临,都会触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小怪兽”。
但那个时候,一切都慢,没有网络,没有快递,没有外卖。
女孩子们还不涂胭脂,她们只为心上人脸红。
春运还没开始,或者刚刚开启。
冬天与夏天之间,春天的分隔还很明显。
大多数人,在一年当中,还只能在大年初一换上新衣,他们平日不怎么出去吃饭,在除夕夜一家人在一起,哪怕只是默默吃饭,大家的心里总是充盈着欢乐与幸福。
在八点钟将要到来,一家人忙不迭且略带慌张地一字排开坐在电视机前。
他们会对除夕夜的这台晚会又爱又“恨”,他们生怕错过哪怕主持人报幕的每一个节目和环节。他们又多少对节目组有些不满:咱家还有两道菜没有上呢,节目就开始了。
虽然电视机还只是十八寸,可能刚刚从黑白换成彩色,但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台晚会的精彩不但在于歌声入耳、舞蹈动人、相声小品让人在心底里乐开了花,更在于,它的舞台多彩,灯光耀眼,布景充实。
看完晚会,人们似乎才真正吃完了年夜饭,辛苦的一年也才真正结束。
第二天,当亲朋好友问起:春晚看了吗?觉得今年咋样?
这个时候,有些人先是会心一笑,然后,即使在心里很满意,但还是要郑重其事地议论一番,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或是不满。
那个时候,故乡的云很蓝,年轻人渴望着自己喜欢的港台艺人出现在荧屏。
那个时候,酷酷的谢霆锋像新郎一样牵着一个女孩子的手出现在那年春晚的舞台上,人们都在问,她是谁呢?
那个时候,冯巩在说着“想死你们了”走上舞台时,现场观众在打着趣的同时,人们在屏幕面前也会小声嘀咕:我们也想你了。
也许,近四十年了,春晚还是那个春晚,但时间是个魔术师,它在快速前行的时候,消减了人们的热情、质朴、渴望,拉远了人与人的距离。
却增添了人们的欲望、焦虑、忧伤、倦怠。
许多年轻人,已经不习惯坐在电视机前。
在许多中年、老年人眼里,似乎电视台越多,他们的心却越小,只有不断换台,才能得到内心情绪暂时的舒缓和释放。
这么多年,有的很快改变,有些正在改变。
那么,如果今年春晚有1983年的那场春晚那么“好看”,你会还没吃完晚饭就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视机前吗?
春晚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