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都11月下旬了,距离2023年春节的时间越来越短。疫情的三年,让我们的身心都很疲惫,闲来无事,陪着孩子讲讲自己小时候的过年趣事,岁月不饶人,真怀念以前的春节。
可再也回不去了,这些年随着疫情的防控影响和各地旺火与炮竹的不让燃放政策的实施,感觉过年就变成了一种形式,多么希望能解除老祖宗留下来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那种给大家带来向往美好生活的勇气。真特希望孩子体验有那种过年的感觉。
小时候家里虽然穷,但是过年那是天天盼着想念着。
置办年货
春节的年味在前2个月就开始忙着张罗了。过年过的是一种团结,一种力量,一种传统文化,一种回忆。也是一顿年夜饭,对家人和父母的愧疚,一种对当下生活的珍惜,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而不像现在的一种形式。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也越来越少了。
购置新的物品
买年货,购新衣,这是春节的传统,穿得整整齐齐,有一种辞旧迎新的感觉。跟去年的自己算一算,把不穿的破鞋和衣服扔掉,留在家里也是晦气,按照过年的习俗,穿新衣穿新鞋,出门走亲访友,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买鞭炮:炮竹是代表新年,没有了炮竹的春节,感觉像没了灵魂,总缠着妈妈多买些花炮,多买是买不起的,不过母亲还是会买几个的。鞭炮多买些,回去我就拆了,时不时一会就响一个个,那种大的炮只有父亲响了,实在不敢,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那个温暖而纯真的年纪,一天的幸福和快乐,大概就是第二天早早起来挨家挨户的捡炮仗。不像现在过年静悄悄的,弄不好就睡觉了。
春节临近
杀猪:逢年过节的时候,杀一头猪,管人家一顿饭,邻里邻外当做报酬。
写春联:不像现在那种印刷的,还的找村里毛笔字写的好人代写,特别羡慕字写的那么好,一定要学学,目前只能子女代替了!
扫尘迎新:年前开始打扫家庭卫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玻璃擦得像镜子一样亮,砖地拖得干干净净,焕发出原有红红的色彩,桌子和茶几擦得一尘不染。衣服被子等等洗得干干净净。
备货熟食:临近过年了,爸爸妈妈忙着,宰杀几只鸡和猪肉开始用大锅炖。时不时偷吃几块肉。馒头,粉条,都备了好多。
欢度春节
送晦气:早早起床和姐姐们,把屋子打扫一遍,把打扫集中的垃圾,通过鞭炮送走,寓意把家里的不好晦气地送走,迎接新的一年好事连连,在把院子打扫干净。把旺火堆堆起来,那时由于舍不得烧炭,只能用木棍架起来,唉!现在响应国家环保,旺火也不让烧了,更不让响鞭炮。一点年味都没有。不禁想到了,某个县禁止放炮竹,说是污染环境,没收后找了一个地方,集中点燃销毁,我当时就无语了,扯远了回到正题。
贴春联挂灯笼,穿上新衣服那心里的里个浪,美滋滋的。兜里揣得满满的瓜子和水果糖。要是赶上个年前下过雪,那真是太美妙了。
祭祖:过年祭祖,既是对祖先的悼怀,也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
祭祖回来后就,就急忙走街串户地喊着村里的哥们出来聚集,再商量着做些什么?比方晚上拿着手电筒逮几只麻雀,或者分享一下自己的糖果什么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就是淘气嘛!
熬年守岁:晚上各回各家,听听倪萍,赵忠祥老师主持的春节联欢晚会,小品时常逗得满屋子欢声笑语。包饺子还要在饺子里包两到三个硬币,如果谁吃着了代表福气更好,不过妈妈为了让我们姊妹高兴,悄悄都做了记号,加饺子的时候故意把有记号的给我们了,吃到后那个高兴,父母亲就说我们好有好福气。一代接一代,现在我一如既往地用爱“骗”着孩子们!
也不知是随着年龄的原因还是什么,现在感觉晚会一届不如一届。只是自己的观点。
我想过年就是图个喜庆,在不失文雅的情况下,把观众逗乐不是初衷吗,过年不就是为个吉祥快乐吗!
接喜神:在欢声笑语中全家人看着春晚,时间过得挺快转眼就12点的钟声响起,不过我们这得熬年,到了二点才会出去接喜神!这是大头戏,点燃旺火堆,放鞭炮,放烟花。穿着新衣服跨旺火堆,寓意来年红红火火,顺顺利利,开启了这一年,炮竹声此起彼伏,也是过年才有的象征,看那礼花绽放时刻,看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想想全国普通同庆何其壮观!
吃年夜饭:鞭炮的响声渐渐消失,偶尔时不时响几个,再搞点象征旺火的篝火,点燃家里的火,开始下饺子吃年夜饭。现在过年晚上都没事做,无聊地刷刷手机。像是过年的样子吗?难道我们丢失了老祖宗千年的文化吗?
”嘴“丰盛的年夜饭,我们小时候可没有
拜年:正月初一,人们见面时,都会互致这样的新年问候。
这是一种对年味的依恋,一种对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的眷恋。拜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像动物形象,不能代表生肖文化一样,过年不只是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更是一种情感的凝聚和维系。
春节传统文化年夜饭炮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