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复杂立体混沌,可以从中看到不同侧面的纯粹
首先,个人以为对兰心大剧院这部电影来说,内容-表现方式的结合在女主这一核心人物形象上的水乳交融、留白是最值得感受的;除了女主以外,“白玫/白云裳”、投靠汪伪政权的莫之因这两个人物也具有探讨空间;其余人物在影片中表现出的特征则相对简单/单纯,除了衬托表现女主,但拎出来比较单薄、难以打动人。客观上说,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挖掘下去,必定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一两个特征难以穷尽的;主观偏好上说,复杂立体混沌的、可以从中看到不同侧面的纯粹的人胜过白纸/婴儿一样的人,虽然婴儿是分化前的原初纯粹,但我更喜欢“复归”。
演员对于相应角色的表达也很重要。个人以为上面提到的三位形象的扮演者几乎与形象本身难以区分了,这种一体/鲜活的状态是成功的、让人很难设想这个形象并非这个演员;而演员-形象结合得不够好的作品便会让人出戏,有太多某力量推动下的当红制作在这里露马脚。如果对这部电影有兴趣,推荐在不了解预告以外内容的情况下去影院观看。
一是因为,投影装置/背景空间所能带来的沉浸感对这部电影的感受/理解效果的影响可能比较大(相比之下有些电影受此影响不大)。一方面大量/几乎全部镜头都是跟随角色的行进/视线在摇晃、变动的,适合沉浸从而带入、而不是在一个二维电子屏幕之外被晃晕。
另一是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最有价值的/不应被错过的核心是女主角形象的丰富层次以及表现方式的隐晦曲折,需要尽可能沉浸/感受而不是静观/哲思,影院客观上能帮助注意力涣散的当代人收拢进这一个故事。二是因为,预告是与影片一贯的、一体的,指表现方式与内容的结合;但大多数分析很难“还原”/“再造”这一点、给予人某种艺术性的感受与思考。
一方面,抽掉表现形式只分析内容的空洞性/僵死,类似于我在观看完之后以上帝视角转述“女主是谁/什么身份-她做了什么事、和什么人是这么关系-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最后怎样了-主题可能是什么”,如果过程中这些内容是以怎样的顺序/方式如何被抛出的被忽视,其实味同嚼蜡、没有魅力可言。
如果只是想探讨这部电影在历史反映上是否真实、女主所对应的势力/社会身份是哪一派等等史料性/事实性的纯质料问题,为什么不直接读历史/看纪录片、还要花两个小时看这样一个仅仅围绕一个人物展开的狭窄故事?另一方面,文字这一媒介在传递方式与接收方式上与观影过程中涉及的方式差异很大,事后书写者所能传达的很受局限(包括下文想谈的),我只能尽可能尝试再造/重新传达我在“观影”过程中的感受/思考,复刻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的确有兴趣,还是推荐亲自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