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泪点真低。
听到一些感人的故事,就会无比动容。
而且就想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们听。
今天,我就想和大伙说说孙道临和梁波罗,这两位昔日上影厂“英俊小生”之间的故事。
听完之后,也许大伙会和我一样感动不已呢。
一、1959年,20岁的梁波罗,怀着激动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的大门。
说激动,是因为他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演员,而且还是专业的电影演员。
说不安,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一个怎样的未来。
当时海燕电影制片厂拥有强大的演员阵容。
生旦净末丑,样样都齐全。
就拿“银幕小生”孙道临来说,他当时年仅38岁,正是演艺事业最为红火的时候。
仅仅在过去的1958年,孙道临就和秦怡一同主演了电影《红色的种子》,又为八一厂主演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尤其是他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所扮演的英雄李侠一角,更是不知打动了多少观众的心。
梁波罗深知自己和前辈孙道临是同类演员,都属于“银幕小生”的类型,而且都气质儒雅,充满文人气息。
可是自己拿什么跟前辈道临老师相比呢?
无论资历、经验、演技还是在观众中的影响力,两人都存在着云泥之别。
所以梁波罗都已经做好了跑龙套的准备。
哪怕站在孙道临等前辈的旁边,演一个小兵,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可是,如此一来,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达到道临老师那样的高度呢?
却没想到,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很快就降临到的他的身边。
二、1939年1月1日,梁波罗出生于陕西西安。
因为他小的时候长得圆圆滚滚,像个小皮球似的,于是家人就用“球”的英文ball,来称呼他。
可是家里的保姆,是个河南人,每次都把“ball”喊成“菠萝”。家里人一听,这个名字有意思,于是干脆给他取名为“梁波罗”。
梁波罗在年幼时,随父母来到上海,定居在愚园路的一条弄堂里。
在这里,他不仅感受到了大上海的繁华,而且还接受到了各种艺术氛围的熏陶。
梁波罗发现自己十分热爱表演,尤其喜欢看电影。
对上影厂那些演员主演的电影,更是百看不厌。
尤其是看到孙道临老师在《乌鸦与麻雀》中所扮演的教师华洁之,在《渡江侦察记》中所扮演的侦察兵李连长,在《家》中所扮演的富家大少爷高觉新,在《不夜城》中所扮演的印染厂老板张伯韩等角色后,更让他感到无比神奇。
一个人,怎么可以演那么多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呢?
在不同的戏里,体会不同的人生,那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啊。
所以在他的心里,早就埋下了一个演员梦。
不过那时候,他没想过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电影演员,而更大的可能是站在戏台上唱京剧。
因为他的父亲本身就是戏迷,尤其爱看梅兰芳先生的戏。
梁波罗看过梅先生的演出之后,也喜欢得不得了。于是小小年纪,便参加了杨畹农先生创办的“梅剧进修会”,学唱梅派。
大家都觉得梁波罗的小嗓特别好,而且长相和身材都不错,于是就建议他学“小生”。
那时梁波罗基本上已经将自己定位成一个戏曲演员了。
命运的改变发生在1955年。
梁波罗的母亲很开明,并不反对梁波罗学艺术。但同时,对他的要求也很高,那就是要把文化知识学好,将来要考就考本科大学。
正好当年上海戏剧学院招生,于是梁波罗就报考了上戏。
结果,他同时收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录取通知书。
梁波罗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去学表演。
他那时的梦想就是成为像孙道临那样的好演员。
还在上戏读书的时候,他就非常崇拜孙道临。尤其是孙道临的配音艺术,更是令他百听不厌,赞叹不已。
他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在各方面,要求自己向孙道临的目标靠拢。
1958年,正在读大三的梁波罗,接到通知,前往电影局观看英国电影《王子复仇记》。
他没想到,就在看片现场,他竟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就是自己童年的偶像——孙道临。
梁波罗的心里甭提有多激动了。
虽然那时他还并不认识孙道临,也不便贸然上前问好,但远远地看一眼大明星,就是已经非常满足了。
时隔多年之后,梁波罗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场景,甚至连孙道临老师所穿的墨绿色毛衣,都记忆犹新。
而更令梁波罗没有预料到的是,1959年,他从上戏毕业后,还被分配到了孙道临所在的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
当时张瑞芳是海燕厂演员剧团的团长,而孙道临是副团长。
同时孙道临还是大组演员组长。
能够在这样的艺术家手下工作,自然是梁波罗梦寐以求的事情。
只是他担心自己初出茅庐,资历尚浅,不知何时才能像偶像们那样,站到舞台中央?
作为演员,谁不想早点出成绩呢?
可是事实证明,梁波罗的担心非常多余。
剧团的前辈对他的发展和成长,都非常关心。
孙道临就主动找到梁波罗,让他代替自己,去参加一些诗歌朗诵会。
让这位后辈演员,能够得到更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
原来,孙道临也早就留意到了这位清俊儒雅的小后生,认为他形象不错,嗓音很好,而且对业务也肯钻研。
尤其是当他发现梁波罗也同样爱好文学写作和配音朗诵后,就更是欣赏有加。
孙道临从小的梦想,其实是当一名作家,而并非是演员。
在他15岁那年,他就已经创作出了小说《母子俩》,并且发表在校刊上。
后来他考入燕京大学哲学系,如鱼得水,在《燕京文学》上,以“孙羽”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小说。
成为演员之后,他也没有放弃写作。
他文笔清新,文笔优美,所写的诗歌和散文意境深远。
我曾读过他所创作的众多文字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文学素养极高。
比如我在《鹰之歌》中,就读到了这样的文字:
“那时我首次离开了家,独自住在故乡,一个荒凉的小城里面。最初是一点故昔之情浸润着我,使我的心境很平稳,城里面的乡音和街道,和缓缓行过的人物,都给予我安静的心境。”
是不是在大家的眼前,勾勒出了一副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的水乡风情画?
后来,我想,他为何能将《早春二月》中的肖涧秋塑造得那么神形兼备?
与他深厚的文化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
而梁波罗进入海燕电影厂之后,作为一名新人,工作也很积极主动。
不拍戏的时候,他也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
他不仅担任了电影《六十年代第一春》的编剧,而且还凭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对上影厂的众多明星和演员,进行了采访,然后发表在《上影通讯》上。
梁波罗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孙道临的注意。
他非常欣赏这个帅气且有才气的小伙子。
便有心要重点培养他。
后来又听说梁波罗也喜欢朗诵,就更加欢喜不已。
所以但凡有一些文艺演出,孙道临总会把梁波罗的名字写进演员名单。
有时主办方邀请孙道临出席,他也会把这样的机会,让给梁波罗。
久而久之,剧团的演员,也都留意到了梁波罗这个年轻人。
觉得他不仅举手投足,都酷似孙道临,而且就连表演朗诵时的状态,都好似孙道临的“翻版”。
所以大伙都说:剧团里来了个“小孙道临”。
又有人说,梁波罗是孙道临的接班人。
按理说,面对即将被“新人”替代的可能,孙道临应该感到不悦才对。
然而他非但没有,反而还对梁波罗,寄予了厚望。
三、1960年,刘琼筹拍谍战片《51号兵站》,原本打算请孙道临出山扮演男主角“小老大”梁洪。但孙道临认为自己年龄大了,要多给年轻演员机会,于是就将梁波罗给推了出来。
而且也正是为了将梁波罗给“众星捧月”般地衬托出来,上影厂给《51号兵站》剧组,配备了强大的演出阵容。
几乎所有的“硬里子”演员,全部上阵,为梁波罗“保驾护航”。
张翼、高博、李纬、顾也鲁、邓楠、孙永平、茂路、曹铎、李保罗、温锡莹、仲星火等,哪一个不是如雷贯耳?
其中有一个新四军政委的角色,戏份很少,只有一场戏,刘琼犯了难。
因为想找大明星来客串,可又担心戏太少,没人愿意接。
这时又是孙道临主动请缨,甘心为初出茅庐的梁波罗担当配角。
《51号兵站》大概算是孙道临从影史上出镜最少的一部电影了。
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年轻的梁波罗脱颖而出。
果然梁波罗不负众望,一部《51号兵站》,让他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
至今在广大影迷的心目中,还难以忘记他那清俊的面孔,潇洒的风度,和充满灵气的表演。
虽然梁波罗在1961年就已经成了电影明星,成了海燕电影厂继孙道临之后的又一位“银幕英俊小生”。
可是孙道临对他的关心和帮助,却从未间断过。
《51号兵站》上映后,梁波罗的表演获得了一些好评。
作为演员,他自然感到无比高兴。
然而这时孙道临又找到他,直接指出他在创作角色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
那就是文气有余,而兵气不足。
孙道临向梁波罗谈起自己主演《渡江侦察记》时,也存在过这样的问题,为此他专门到部队体验生活,和战士们一起同吃同住同训练,最终培养出了军人特有的气质。
所以孙道临也建议梁波罗到部队去锻炼一段时间,然后为今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角色,做好准备。
梁波罗听从了老师的意见,专门到部队去当了几个月的步兵。
再归来时,梁波罗感觉自己从内到外,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他打心眼里感激孙道临。
两人虽然只相差17岁。
可在梁波罗看来,孙道临就像一个严师慈父。
在事业上,他像师傅般严厉。
在生活中,又像父亲般慈祥。
所以在最开始和孙道临共事时,梁波罗心内对孙道临的感受是充满敬畏和崇拜的。
可是孙道临却格外平易近人。
他对梁波罗说,你就随大流,就叫我“道临”吧。
此后,在任何场合,梁波罗都会恭恭敬敬地称呼孙道临为“道临老师”。
两人因为爱好相同,志趣相投,所以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建立起了亦师亦兄亦父的深厚情谊。
在特殊年代,孙道临被打倒,很多人找到梁波罗,让他写出对孙道临不利的材料,都被梁波罗拒之门外。
后来梁波罗也被关进了牛棚,他对孙道临有了更多的了解,于是就更加惺惺相惜。
三、惺惺相惜的师生情时间进入70年代末,孙道临和梁波罗又都迎来了演艺事业的创作高峰期。
孙道临陆续主演了《李四光》、《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电影,还执导并主演了《雷雨》、《非常大总统》等佳作。
梁波罗也参演了《沙漠驼铃》、《蓝色档案》、《小城春秋》、《子夜》、《闪光的彩球》等多部影片。
他还发挥自己乐感强、嗓音好的优势,以歌手的身份,录制了《梁波罗独唱歌曲》的专辑。
这对师生,都在各自的事业发展上高歌猛进。
只是孙道临随着年龄的增长,烦心事儿也多了起来。
比如晚年的时候,很少再有剧组来找孙道临拍戏,这让演了一辈子电影的他怅然若失。
孙道临曾对梁波罗说,一个演员不拍戏,还有什么意思呢?
这话被梁波罗牢牢地记在心里。
于是每当他接到新戏,他都会找孙道临前来指导。
因为一旦到片场,孙道临就会显得无比兴奋。
梁波罗明白老师心里所想,更懂得他的欢乐和喜悦来源于何处。
所谓惺惺相惜,也正是如此。
另外每当孙道临面临什么困难,梁波罗也总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助老师。
比如在2003年11月,孙道临82岁高龄那年,就遭遇到了一件不平事。
一生从不接拍广告的孙道临,却被浙江一家药业公司的行为所激怒。
原因是这家公司假借举办观众见面会的名义,来利用孙道临老师的名气大行广告之实。
而一生爱惜名誉的孙道临老师却始终被蒙在鼓里。
待知道事情的真相之后,感到自己被利用的孙道临自然震怒无比,于是一纸诉状告上法庭。
当时孙道临的身体很不好,作为学生和好友的梁波罗更关心的是老师的身体,所以最初以劝慰为主。
但后来当他看到老师的决心后,他就坚定地选择了站在老师的身边,并联合了童自荣、曹雷等演员,和孙道临一起,和那家药业公司以及某家广告公司打起了官司。
却没想到,这场官司一打就是好几年。
尽管最终以胜诉告终,但这件事对孙道临的打击非常大。导致他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
孙道临一生热爱文学,爱好朗诵,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组建“孙道临朗诵艺术团”。为此梁波罗也付出了许多努力和心血。
只是“孙道临朗诵艺术团”还未组建完成,孙道临就于2007年12月28日撒手人寰了。
梁波罗听到这个消息,伤心欲绝,又深感意外。
因为就在2007年的2月2日,他才刚刚陪伴恩师孙道临回到他的故乡嘉善,参加了“孙道临电影艺术馆”的开馆仪式。
那时老师虽然身体有恙,但精神状态却非常良好。
在梁波罗看来,老师活到90多岁,一点问题也没有。
可是生老病死,从来都是说来就来。
2008年1月3日,在孙道临遗体告别仪式上,梁波罗眼眶红润,满脸悲切。
他对记者说,当下影坛,像孙道临老师这样能编、能导、能演、能唱,又能朗诵的,既是全才又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有几个?他是天上最亮的一颗星辰,永远值得我们膜拜、学习和敬仰。
恩师的离世,对梁波罗的打击非常大。
但对他来说,孙道临老师似乎又从未离开过。
因为孙道临送给他的那八个字,一直都铭记在他的心中。
那就是——凛然正气,必胜信念。
这是孙道临当初对梁波罗的肯定和期待,后来,更成为了梁波罗的人生准则和信念。
无论做人,还是从艺,他都遵循着这八个字。
曾经,梁波罗是大家所公认的孙道临的接班人。
两人气质相同,戏路相近。
只可惜梁波罗在最好的时光被白白耽误了十多年。
这应该是梁波罗这一生最大的遗憾。
不然,他也能接近恩师孙道临的高度吧?
虽然作为演员,梁波罗并未产生像孙道临那样的巨大影响力。
然而在敬业和品德方面,他却深得恩师的真传。
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是孙道临一生坚守的准则。
也是梁波罗始终不变的追求。
我想起有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真正的良师益友,胜过成千上百个泛泛之交。
又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我想这句话,对于梁波罗来说,也是深有体会的吧?
所以,谁说演艺圈没有真友情?孙道临和梁波罗,难道不是吗?
如果我们的人生中,都能遇到一个像孙道临这样的一位老师,指点迷津,无私提携,那可真是一种难得的福气啊。
各位觉得,是不是呢?
文/DJ雅清编辑部:雅清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DJ雅清(yaqngzhuli99)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电影波罗孙道临51号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