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通过盘点十一年里节目的十个变化,和曾经喜爱过好声音这档节目的朋友一起回顾其十一年衰落史,并提出一些对这档曾经的现象级综艺未来之路的思考。
○ 这十个方面分别是——导师、选歌、选手、冠军、赛制、玩法、总决赛、播出平台、节目理念、市场环境。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分析第九方面“节目理念”。
前八期内容,请阅读往期文章。
今后会连载最后一篇关于“市场环境”的文章,欢迎关注跟踪。
09 节目理念节目进行到第十一年,《中国好声音》这档高龄综艺慢慢抛弃了早前的节目理念,正在逐渐偏离初心。
什么才是《好声音》的初心呢?从词义来说,“初心”是指做节目的初衷,即:究竟要迎合怎样的观众,做出怎样的产品,符合怎样的市场定位,以及有着怎样深入人心的营销宣传语。笔者从选手自述和导师提问两个角度带大家感受一下节目理念和初心的变化。
图:中国好声音第一季Logo
第一,从选手自述角度。回忆前几季好声音节目,我们常常能在正片中听到选手的以下表述:
“我想证明自己是否有个好声音”;
“我想知道我的声音能否有导师为我转身”。
从前几季节目来看,“好声音”不仅作为节目主题,也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选手前采和演唱后的导师聊天环节中。好声音节目初期不断在树立“声音”本位理念,在节目中多次强调“不管身高、外貌、职业、年龄……只有声音是唯一标准”。
图:第一季某学员上场前自述
从这样新颖的角度出发,在每位学员演唱后,导师的评价基本围绕在声音本身,对其唱功、声音可塑性等给出专业意见。
不仅如此,节目在脚本、制作等方面都在落实这一理念。又如第一季中绝大部分选手在上场前的VCR采访中都是不露脸的,甚至直到在演唱中有导师转身时才切换其正脸画面,这不禁让第一季的许多观众也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中同步感受到导师转椅后因反差带来的极大震撼,增加了观看乐趣。
图:第一季多名学员上场前VCR不露脸
其中的代表就是第三季第二期中的周深。由于他的外型、性别和声音存在着强烈反差,几位导师转椅后的惊讶至今让观众难忘。当时年仅21岁、略显青涩的周深在登台前采访中透露自己其实个子很矮,“只有一米六一,连父母都觉得自己长得不是做歌手的料,于是我就一直把这个梦想放在心里。”他还说道:“每到放学我就对着麦克风偷偷地唱,只要一开口唱歌我就特别开心。”
当被问到为什么来好声音时,周深表示,“中国好声音是一个不在乎外型,不在乎身高的舞台,我就想来试一试。能够在四位导师面前唱歌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不知道他们是否会喜欢我的声音。”
图:周深曾坦言自己长得不是歌手料
一首齐豫的《欢颜》唱罢,周深赢得了全场赞誉。导师杨坤在节目中夸赞道:“你的声音是我从事音乐这么多年来都少见的声音,跨越年龄,跨越性别。”像周深这样相貌平平但以声音惊艳众人的例子,在前几季经常发生。
图:杨坤大赞周深“好声音”
时间已向我们证明,当年不起眼的周深凭借惊人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如今已经成为乐坛顶流,也证明了好的声音自带生命力。但随着节目持续播出,我们能够感受到节目的初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仅慢慢抛弃了“声音”相关讨论,在规则上的一通操作也让观众看不懂。
看过《好声音2021》的观众应该知道,这一季为每位导师配备了一名助教,组成了“四大加四小”的组合(笔者在本系列第一篇“导师”中已详细分析,欢迎前往阅读)。在选手演唱中,四位助教可以不受导师影响自主选择转身,如果与其搭配的相应导师未转身,助教可在选手表演结束后利用30秒时间向导师游说,为选手争取导师的转身。
图:2021年新增四位“助教”
该规则一出来,网友纷纷表示:这是什么迷惑操作?
在这一规则下,四位助教其实承担了导师眼睛的角色。在导师转身前,助教可以先转身看到学员,然后给导师传话,描述学员特征以供导师参考。我们常常可以在节目中看到助教们在用“很帅的男孩子”、“个子很高”、“很可爱”等措辞来干预导师的转身选择。换句话说,如果选手颜值条件高,也能赢得转身。
图:助教可以自由转身,了解学员信息
例如,当2021年第三期选手郑智鸿演唱《无人知晓》时,黄霄云先转身,随机汪峰向其询问“什么样子的”,黄霄云回答道“很高”,并在演唱后的游说环节中补充道:“还挺帅”。像这样的情形自从有了助教后,比比皆是。
图:2021年学员郑智鸿演唱《无人知晓》
但实际上,整季节目看来,所谓的四位“助教”并未起到真正“教”的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影响导师选人结果和节目走向。笔者看来,助教的出现标志着节目已经彻底放弃了最早的以声音作为唯一标准的节目初心。十一年“好声音”,早已丢了灵魂。
好声音评判标准的改变不仅仅是开始“看脸”,在学员选拔中也逐渐变质。例如从2020年开始,好声音新设置“原创赛道”,借着“鼓励原创”的旗帜,挖掘了一大批具有原创歌曲能力的选手登台,与普通选手同台竞技。笔者不禁要问,《好声音》难道不是关于选手演唱表演的舞台吗?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要求登台选手需要有原创能力?“中国好声音”什么时候变成了“中国好原创”?就这样,“好声音”的标准变得越来越模糊。其实观众一直认可并喜爱这档综艺的,无非就是“好声音”本身罢了。
图:2020年第一位原创音乐学员宋宇宁
关于节目组设置原创赛道的动机,笔者已在本系列第二篇“选歌”和第三篇“选手”中详细分析,欢迎前往阅读。
第二,让我们来看看导师的经典提问。很多观众一定记得汪峰导师的金句“你的梦想是什么”,也可能记得其他导师常常问的“你为什么要来到这个舞台”。
图:好声音导师汪峰
回顾第一季选手,确实有许多是草根出身且声音条件不错、唱功强大的“真素人”。比如在前几季中,年龄在30到50岁、从事各行各业的高龄学员占据了不少的比重,很多选手身上天然的真诚和质朴让观众印象深刻,这些都是难得的特质。他们有的是想用音乐实力证明给家人看的叛逆青年,有的是希望走到台前被大家看到的幕后制作人,有的是常年呆在演唱会角落为明星歌手伴唱的隐藏歌者……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并非以唱歌为职业,只是因为曾经有着“音乐梦”,而且在节目结束后,很多选手也都回归家庭过着平凡的生活。因为导师一次次的转身,让小人物曾经的梦想得以实现,这也激励着荧幕前的观众,是第一季高口碑的重要原因。
换句话说,他们中很多人的梦想其实很简单——“我要站在最大的舞台见见喜欢的导师,感受一下歌手的快乐”。
例如第一季第二期出场的全职妈妈戴月,在参加节目时已是38岁,在节目中表示自己没有接受过一分钟的专业训练,只是因为自己喜爱音乐而每天在家给女儿唱歌。一首《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唱完,戴月感动了所有人。戴月坦言,希望女儿长大后回看自己这段表演,能让她感到骄傲。
图:第一季学员、全职妈妈戴月
但如今的好声音在选手甄选方面变得愈发功利,不断从专业院校学生、网络主播和选秀回锅肉中捞取已经小有名气的学员,将他们推给观众和市场,带着赌博、中奖的心态祈求他们中能有几位爆火,从而回收其商业价值。虽然这些选手的演唱水平有所保证,很多还有着不错的颜值,但前几季那些简单质朴的“素人盛世”已经很难看到了(关于“选手”相关分析已在本系列第三篇中更新,欢迎前往阅读)。
在笔者看来,前几季素人学员面对镜头时的青涩、紧张、不安,对比如今选手们面面俱到的成熟老练来说,显得更加真实、亲切。这些宝贵的单纯都能在他们的声音中体现出来,也格外真诚动人。声音是不骗人的。
而近几年的好声音,甚至连导师也不再问“你的梦想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了。这可能是因为:所有人的答案都是相同的那一个——想进娱乐圈,想红。
+ + + + + + + + + + +
本文小结· 好声音节目从坚持“以声音作为唯一标准”到逐渐抛弃,从草根素人盛世到“假素人”回炉重塑,十一年的“好声音”早已丢弃了初心和灵魂,越来越成为一档平庸、乏味、无趣的音乐综艺。
+ + + + +
——未完待续——
以上是好声音十一年间的10个方面转变中,对第九方面——“节目理念”的分析。关于“导师”、“选歌”、“选手”、“冠军”、“赛制”、“玩法”、“总决赛”和“播出平台”方面,欢迎阅读往期内容。
关于最后一方面“市场环境”的分析,将在今后文章中更新。欢迎关注,第一时间获取原创文章。
本期话题你认为11年中,好声音节目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原创不易,侵权必究!
原创中国好声音汪峰周深歌唱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