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靠天吃饭,能不能丰收全看天气,如果风调雨顺,那么粮食就容易获得大丰收;如果出现比较大的旱灾、洪涝灾害、冰雹等极端天气,那么粮食就会欠收。因此,农民对天气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什么季节该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这是人们在闲时经常讨论的问题。
我国是农耕文明古国,我们老祖宗在上千年的农耕生产中,通过观察气候的变化,总结出很多实用的农谚,这些农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农业生产。在农村有很多关于天气的农谚,有句农谚叫“正月大雷人堆堆,二月大雷麦堆堆”,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正月打雷人堆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出现正月打雷的情况,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粮食的收成就不好,对于人来说就容易挨饿。当然这里的“人堆堆”是个夸张的手法,毕竟农谚来源于古代,在古代物质匮乏,粮食减产就意味着“饥荒”,因此在农村还有“正月打雷,遍地是贼”、“正月打雷,坟谷堆”的说法。
正月一般天气比较寒冷干燥,加上太阳辐射较弱,空气中不容易形成对流,一般不会出现打雷的天气,当正月出现打雷时,农村老人就会觉得是件不好的事情。那么正月打雷为什么不好呢?
正月打雷意味暖湿气流活跃,暖湿气流活跃就容易形成强对流天气,就容易引发雷电。正月如果出现打雷的天气,说明暖空气来得过早,天气会比较暖和,早春暖和可不是好事,有句老话叫“早春暖,晚春寒”,根据以往的经验,早春过于暖和很容易出现“倒春寒”天气。
农村还有句老话叫“正月雷声发,清明烤火炉”。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说的就是如果正月打雷,那么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天气就会比较冷,人们需要烤火炉来取暖,这也预示着有“倒春寒”发生。
“倒春寒”是指春季的一种低温反常天气,其会导致已经返青的冬小麦出现冻害,其会使刚出土的幼苗被冻死或者冻伤,其会使已经播种但是还未出土的种子出现烂种,其会使已经开花结果的果树大量落花落果,因此倒春寒对农业生长影响极大。特别注意,倒春寒出现的时间越晚,造成的危害就越严重。
为了减少倒春寒带来的危害,在倒春寒来临前,对于果树或者蔬菜,我们可以每亩用“99%磷酸二氢钾80克+0.01%芸苔素10毫升”,兑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可以显著的提升作物的抗寒能力。
其次,如果早春暖和,那么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就会提前苏醒,害虫会在暖湿气候下大量繁殖,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容易导致粮食减产,因此早春过于暖和不是好事。
二、二月打雷麦堆堆农历二月冬春两季已经顺利交换,此时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得比较快,当暖空气向北挺近和冷空气相遇时,就容易出现打雷下雨,因此农历二月打雷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农历二月打雷一般都会带来雨水,老话说“春雨贵如油”,此时下雨不仅有利于冬小麦返青,而且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可以有效缓解春旱的发生,不仅有利于夏收作物丰产,而且还有利于春播、春种。因此,对于农民来说“二月打雷”是好事,有利于小麦大丰收,收获的麦子会堆成堆。
总结,“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是我们老祖宗长期劳动生产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有点夸张,但是这句农谚的本质是让人们重视天气的变化,以便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农谚是古人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经验,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这句老话有道理吗?
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