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痛苦与快乐交织的岁月里,作为一名新闻人,我走过10年路程,”这句话出自白岩松的一本书《痛并快乐着》。该书是白岩松对自己十年新闻人的点点滴滴的回顾。作为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一直给人的形象是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为民请命的主持人,却遭到了王朔犀利的评价“自以为的真诚,不过是骨子里的做作,没有过人见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主持生涯
白岩松,1968年出生,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生。1993年,白岩松参与创办了《东方时空》的节目,不久又推出了它的子栏目——《东方之子》。1997年,身为央视主持人的他相继主持了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等栏目,两年后,又参与国庆五十周年庆典的转播工作。
之后的他主持了《新闻周刊》、《感动中国》、《焦点访谈》等节目,以其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的主持风格深受观众的喜爱。
除了主持节目,白岩松还多次出版书籍。2001年,他出版了《痛并快乐着》,该书是他从大学时代到而立之年的自传。之后的几年里,他又相继出版了《岩松看台湾》等一系列书籍。2010年,白岩松出版了他的最新随笔集《幸福了吗》,该书一经发售,创下50万册销售佳绩。
2015年,白岩松所撰的长篇自传集《白说》正式发售,该书不仅是白岩松对自己人生的感悟,更是他对作为新闻人的敏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漫长的主持生涯,让他获奖无数。1997年,白岩松获得了第3届中国金话筒奖“中国播音与主持大奖特等奖。2000年,成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随后,他更是获得了一系列央视主持大奖,可以说他的主持生涯一直都是伴随着鲜花和掌声,奖项与名誉。
观众对他的评价是朴实无华、一身正气;刚正不阿、为民请命。
王朔评价白岩松
作为呼声这么高的一位新闻人,理应不应该会有人给予“差评”。可事与愿违,白岩松受到了国内知名作家王朔的发文点评:他自认为的真诚,是骨子里的做作。
王朔的文章还写道,过去的他认为白岩松的朴实无华、一本正经是对那些哗众取宠的节目主持人的正面反驳,可如今,他早已看清,那些白岩松自认为的真诚行为,实际是他骨子里的做作的表现。
如果读过王朔文章的人都会知道,王朔的文章,其对社会,对人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比较犀利,或者可以说精辟。出身不同,决定一个人性格,这是骨子里的东西改不了的。
王朔能什么都敢说和他出身大院家庭有关系,他从小到大可能从来没考虑过别人感受,也不需要看别人的脸子。这也就是为什么王朔能给予白岩松“一针见血”的点评了。
王朔称白岩松的断语和他的自信让他难以忘记。“坐在第一排,一定,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无时刻透露出他对自己十分的满意,认为他能给任何事情都给予一个明确的态度和当然的解释,当他谈到自己职业的时候,像一个政府发言人。”
《痛苦并快乐着》作为白岩松的代表作之一,自然而然的少不了王朔的点评。据王朔的描述,他因为朋友的热情推荐,才到书店买了那本书,想看看里面是不是如他朋友所说“有真东西”。然而看了百来页,就被搁置一边了。
白岩松在书中确实真情意切的把他的“痛”和“快乐”表现出来了,但他对民生、国事的“长篇大道”给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就像在听新闻人讲广播词。
对于白岩松的自夸,王朔就更不明白了,尤其是他那句“坐在第一排”,无论怎么委婉、客气,也没别的词——自作多情。无论坐在第一排,还是坐在最后一排,都是称为观众。除了观看体验差了一些,两者之间也就没有其它的差别了。
此外,王朔还谈及了白岩松在《东方之子》中采访余华的行为,他的眼睛始终不看余华,面对对方的认真回答他也只是微微笑作为回应。而他所问的问题更是愚蠢至极,面对他的问题,余华也只能勉为其难的做出回答。王朔始终无法相信这是一个有多年主持经验的人的言行举止,与其相信他是一个独立观点的表达者,不如相信别人对他的看法:肉喇叭。而且除了“为民请命””等社会共识,不记得他还有过什么过人见解。
网友的点评
王朔的点评引起了网友们的舆论高潮,有众多的网友参与了点评白岩松的活动中。有网友说反感他是因为足球,他可以喜欢巴萨,可以喜欢梅西,但多次在节目中发表的言论完全体现不出一个客观理性媒体人的基本素质,还喜欢带节奏,言论偏激又具煽动性,而且完全没有过人的见解。
更有甚者给出了这样的点评:原来觉得白岩松不错,没想到一次看他在大学里讲演,竟然毫不客气训斥一位教授的提问,而且怒斥前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当时我看到他这样,才真正看清楚这人的真实面目。我觉得这人戾气如此重,一点也不懂得尊重他人,终究是要遭反噬的。
对于那些说白岩松每次也只敢说一些无关痛痒的实话,对于那些更尖锐的矛盾他选择了无视或者拐弯抹角地淡化掉 。所以在我的心目中他和别的主播无本质区别,但是人们却给他戴上了“为民请命、正义直言”的帽子。”的人,我想说说的是白岩松已经做的挺好的了,毕竟在这个年代,为民请命也需要极大勇气的,而他至少是无脊椎软体里面的泥鳅。
人都具有两面性,高光一面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虚伪。我们不能总是站在道德高地上俯视天下,不必过于指责一个人。生活中,只有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各自的角色,社会才能形成有机的框架。所以,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做地基,更不能都做大梁,总需要有人担任其他的角色。
王朔老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