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时间就是清明节,春眠不觉晓,夜半三更觉地迟”随着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很多传统习俗也在慢慢被替代。而春节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人们祭祖先的专属节日,而是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成为了所有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而春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放爆竹,是中国传统年俗文化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其重要意义可见一斑。俗话说:“没有爆竹不过年”,就是这个意思。民间传说,相传每到清明之日,天下所有的动物都聚集在四面八方,期待着来年春季的温暖天气。就像古人的春节习俗一样,每到清明节,就会举行祭拜活动,也就是扫除来尘、焚烧杂志、做年俗等活动,寓意着来年清明的天气好一点。
有些民间传说是:旧历的农历正月初五是“雨水节”,“雨水节”之后,就要“打雷”,从此之后就到了“清明时节”。由于“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早采用插放炮竹来祭拜的节日,民间还创造了一个美称“清明插爆竹”,用以来代表清明前一天的气候异常,也就是俗称的“惊蛰”。俗话说:“春三月,扫墓忙,祭祖忙,插爆竹,祭祖忙”,而民间也还有一种说法叫做“清明下雪”,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它与“扫墓忙”和“祭祖忙”的含义不尽相同。由于清明时节的晴空万里,非常的明快,所以清明节也被称为“明日节”、“万寿节”或“天庆节”等,其实就是对“年”的一种崇拜。
而“清明祭祖”的习俗就像西方人在扫墓之后,要举行一次复活节派对一样,是人们对老祖先的敬畏和缅怀,代表着家园的再次长久。如今,很多农村,年初二为了祈求春暖花开也要放爆竹,而过年之时也有不少人会从外省回到自己熟悉的家乡和孩子团聚。俗话说:“放爆竹要趁年关好”,而除夕和初一为什么要守岁呢?守岁的意义是什么?老话说:“腊月二十正中,正月大火。俗语说:‘除夕吃腊月饭,除夜有好事’”,意思就是腊月二十正月初一,是最重要的“开运日”,也是所有的吉日之中最特殊,最重要的一个,这一天人们会守夜,对着灯火,祈求明年一切顺利。
在民间传说里,人们将年分为十二个轮回,第一个轮回是“出生之年”,也就是“开门之月”,而第二个轮回就是“嫁娶之年”,第三个轮回就是“养老之年”,最后就是“尽孝之年”,第八个轮回就是“出车之年”。而人们最怕的就是“十二个轮回”之一的“开门之月”,因为一旦春节之前,如果开门之月不顺或者是“闭门之月”,也就意味着来年的晦气太重了,人们就容易有灾祸,家中就容易闹灾。
春节清明节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