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题材电影对武术制度层面的积极异化主要表现在武术的国际传播、武术形象这两方面。
具体为武术题材电影推广武术由国内到国际的传播;武打明星对武术传播的贡献;利用武术的正面形象来传达出和平中庸的大国形象;有力回击“中国威胁论”;塑造爱好和平的中国形象等。
中国武术早在民国时期就曾走进过世界的中心而吸引到国际人民的关注。
1934年7月,当时的当局收到了来自德国发出的柏林奥运会的参会邀请,在时任国术馆馆长张之江的积极呼吁下,时隔两年,1936年我国便派出了以张文广、温敬铭、郑怀贤、金石生、张尔鼎、寇运兴等为代表的武术队远赴德国参加表演。
这是中国武术第一次正式地出现在奥运会的舞台上,一经登场便给世界人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老一辈武术家用精湛的技艺展现了刀枪棍剑等十八般武艺,以及形意拳、查拳、太极拳等传统武术拳法。
在柏林奥运会的第八场表演中,当时的德国体育专家丁卡博士观后评价中国武术具有三大价值:“艺术的价值、韵律的价值和尚武的价值”。能够做出如此透彻的理解可见当时武术在德国的受欢迎程度。
遗憾的是,中国武术受传统的人际传播在空间、时间以及语言和文化上的限制,加上当时世界历经战乱和国家重组等特殊历史背景下,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很长时间滞留不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步入了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历史变革时期,在向着“走出去”战略计划的积极靠拢下,中国武术也开始了它的国际化脚步。
1982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立足于国内,积极稳步地向国外推广”的方针,这一时期我国竞技武术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然而随着我国武术申奥的屡屡受阻以及过分追求表演形式的竞技武术套路在国际上的反响一般,武术工作者开始反思武术国际化是否应从竞技武术转向传统武术,因为“只有传统武术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才是中国文化中真正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内容,足堪代表中国的文化精髓,体现中国的核心价值和软实力”。
不同于国家官方武协致力于在国际体坛上开发武术技术层面的努力,我国文艺工作者在武术的国际化传播上一开始就抓住了“文化”这一重点内涵,充分发挥好电影讲故事的功能,将中国传统文化、武术文化等镶嵌于传统武术的影视表现中,实现了武术在国际上深层次的文化传播。
目前为止,国外电影中出现武术的色彩甚至以武术为主要元素所拍摄的电影已不在少数,早期好莱坞大片《黑客帝国》是由袁和平任武术指导,邹兆龙加盟出演,后来更是出现了以熊猫+功夫的组合拍摄了大受欢迎的《功夫熊猫》。
向来以主打超级英雄为主的漫威电影于2021年也推出了《尚气》这部专门为华裔打造的武术+超能力的电影,至此可见中国武术已在西方有了专门的市场,有专门的人员去挖掘武术所带来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能。
在众多国外电影中武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元素甚至是作为故事叙事的主题,以围绕武术作为叙事主题的电影有《功夫熊猫》《功夫之王》《功夫梦》《尚气》等,观众对其的认知率分别达到87.71%、68.33%、39.17%、21.25%,而以武打动作作为影片动作设计的电影则有《黑客帝国》《尖峰时刻》等,观众对其认知率所占百分比为24.38%和22.71%。
从中国自己生产武术题材电影发展到国外自主学习拍摄,这一现实能够反映出武术这一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已不止于“走出去”,其正在不断实现“走进去”的战略方针。
众多外国导演能够将武术了解得如此透彻,从而拍出优秀的武术电影足以说明早年中国武术电影对海外电影市场产生的影响,使得当前武术的传播在国际市场中焕发了新活力。
武术题材电影,助推武术由国内到国际传播,弘扬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