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跟“9”有关的年岁,对于无数人而言,都是一道难以跨过的“坎”。
过了39岁的人,会感觉到幸运,认为自己顺利到中年了,未来就能更顺了。殊不知,49岁这道坎不期而至,绊倒了无数人。
过了49岁的人,会感觉到特别疲累,但也满心欢喜,觉得别人都过不了49岁,而我顺利度过了,那是老天的保佑啊。谁知道,59岁的大关,早已矗立在前方了。
从青年跨入中年,一般没啥问题,至少人们年轻力壮,身体还撑得住。而从中年跨入老年,问题就比较多了,因为人们的身体,已然到了一个衰退期。
试想,生活的难度越来越高,人之身体机能越来越差,这矛盾一出现,又有谁能置身事外呢?
前半生的因,后半生的果,这是每个人必然要承受的。所以,我们常说要多结善缘,多结善果,方能得以善终。
一个人,如果50岁前还在做这些事,那他有很大概率,熬不过59岁。
一、完全透支身体赚钱。
两年前,小区隔壁有一位干苦力活的农民工,每天都在工地上干活,哪怕冒着中暑的风险,他也从不歇息。
身边的工友都比较疑惑,你都五十多岁了,不为自己想想,也该为家乡的亲人想想,怎么就那么拼命呢?
听了工友的话,这位农民工只回了一句话:“我的儿子要读书,未来还得娶媳妇,我如今不拼命干活,那他该怎么办?”
一年后,这位农民工回乡下去了。很多人都说,他患了癌症,在大城市也没有家,就只能回老家生活了。能撑多久,谁也不知道,只能听天由命了。
身体,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坚韧。也许,气温一冷一热,身体差一点的人就没了。今天我们不保重身体,明天疾病就会让我们悔不当初。
更何况,单单是患病,其治疗费和医药费,就能让一个家庭直接变穷。这,就是“完全透支身体”的必然代价。
二、情绪大起大落。
除了透支身体,会对健康造成影响,那人们做什么,也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呢?
其实,情绪不稳定,总是为了某些事儿而让心情“大起大落”,那他们的身心健康就不会好到哪里去。
王阳明年轻的时候,就觉得儒家所说的“格物致知”是真理,所以他就选择对着竹子“格”了七天七夜,最后患了大病,卧床不起。
在患病的这段时间,王阳明就反思,为什么我“格”了竹子七天七夜,还是没有领悟到什么真理呢,甚至让自己患病了呢?
后来,王阳明才醒悟,自己的思绪太多,情绪起伏太大,修心的境界还不够,所以无法顿悟真理,也无法修养身心,导致身体患病。
虽然后期的王阳明凭借“修心养气”而成为了“立功立德立言”的圣人之一,但他也因为早年的病根仍未根除,便早早离去,让人惋惜。
情绪的起伏,终究不是好事,一来影响人之心态,二来影响人之健康,三来影响人之命运,于己而言百害而无一利。
三、总跟身边人闹矛盾。
无论在什么时候,这句话都说得很有道理:多个朋友,好过多个敌人。
你朋友多了,帮助你的人才会更多,你也不会成为别人所仇视的对象。而你的朋友少了,敌人多了,那害你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之所以我们提倡“广结善缘”,就是因为这些善缘,会在未来的某一刻,对我们的人生造成积极的影响,让我们可以收获到“善果”。
人过五十,还是不要跟身边人闹矛盾比较好。比如说跟亲人相处,我们多些体谅和妥协,他们也能谅解我们的不易,双方皆大欢喜,岂不是好事?
比如说跟老朋友相处,我们不要有太多的要求,正常交往,守好原则,那就可以了。至少,有人相伴,比孤家寡人要好。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觉得“一个人”也挺好。其实,有一个调查显示,孤家寡人的寿命,其实比不过有人相伴的老人。
所以说,为人和善,待人真诚,少计较,多包容,方为处世之道。
写到最后
一部分中年人,之所以熬不到晚年,要么是因为压力太大,要么是因为过分透支自己的身体,要么是因为心态真的太差了,要么是因为活成了孤家寡人的模样。
对于压力,我们要及时疏通,不要让它们堵塞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对于身体,我们要好好保养,千万不能让它出现太多的毛病。
对于心态,我们不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让它如同水流一般,变得滋润起来;对于人际关系,我们不要太偏执,走极端,多个朋友总是好事。
人间,是一个修罗场;生活,也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我们能够修到哪一步,就要看自己的本事和境界了。
文/舒山有鹿
王阳明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