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每次听到这首歌都会想到珍贵的友谊。人的一生有很多种感情,有亲情,有爱情,有友情,不论是哪一种感情,都会因为有它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陈永贵与华国锋之间的友情。当时,陈永贵离世后,他的葬礼上没有几个人来给他送行,但是只有华国锋来到了葬礼现场为他送行,三鞠躬后绕棺材一圈,这时的他在已经泪流满面。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在生前两人曾因发生争执,老死不相往来。
说到这里,也许大家已经被华国锋重情重义的行为所打动,也想要知道关系如此亲密的两个人,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会发生争执,今天,就让小编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陈永贵于1914年出生于贫苦的农村。在当时那个艰苦的时代,想要吃饱饭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在当时粮食紧缺成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在陈永贵的记忆里,他每天都跟着自己的父亲四处奔波,乞讨要饭,只为能够填饱肚子。后来,他和父亲来到了大寨村,选择了定居,不再逃荒。来到这里后,陈永贵积极的和当地的老百姓搞好关系,融入大家的生活。
在他成长的那段时间里,他明白了生活的不易与艰辛。于是他就在心中为自己默默的定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为老百姓的生活做出一些改变,解决大家的温饱问题。
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经人介绍加入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在那之后,他就谨记自己的志向与目标,一心一意为百姓办事情。
在陈永贵成为生产主任的那段时间里,他饱受当地百姓的质疑和冷眼,大家都觉得陈永贵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农民,并没有什么能力,他成为车间主任,多多少少会让人有一些不服。
但是对于这一切嘲讽与冷眼,陈永贵并不在乎,他只想将自己的该做的事情全部做好,给当地老百姓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他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他凡事都亲历亲为,兢兢业业,从未有过丝毫的怨言。最终,在他的带领下,以及在村民的配合下,整个村子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不仅仅可以填饱肚子,还有了剩余的粮食。
就这样,在陈永贵的带领下,这个村庄被评为“粮食增产先进单位。”但不幸的是,他们很快就遇到了困难,由于当地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干旱,生产粮食成为问题。
这时的陈永贵迎难而上,解决了由于气候导致的灾害。他不仅仅没有向国家要救济粮,而且还完成了国家的生产限额。
这件事情很快就被报道在了报纸上,陈永贵所做的种种都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也就有了后来的大寨精神。
面对这一切,陈永贵戒骄戒躁,没有任何的骄傲与自满,而是依旧坚持最初的信念,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后,成为了国务院中的一员。
在1975年的时候,60岁的陈永贵在第四届人大会议上,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这对他而言,就是对他努力和勤勤恳恳付出的肯定,也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
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他认识了自己的挚友华国锋,当时华国锋正在担任国家主席这一职位。两人在工作上配合的非常默契,生活中也相处的非常好。
可是,就这样一对真挚的好朋友,却因为一件国家政事产生了分歧,两人不断争执,迟迟分不出高低,自此之后,两人人的关系就慢慢的变淡。
直到十一届六中全会的时候,陈永贵选择了递交辞职申请书,辞去国务院副总理一职务,就这样,两人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少。
直到1985年的时候,陈永贵被查出了癌症。当时我国的医疗条件非常的落后,根本无法抑制陈永贵的病症。华国锋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起身去看望自己的这位挚友,即使两人已经很久都没有见面,但是再次见面的他们依旧相谈甚欢。
华国锋对陈永贵说:“一定要保持乐观呀,”陈永贵笑了笑说:“没事的。”虽然,陈永贵接受了医生的治疗和化疗,但是他依旧没有挺过去。
就这样在1986年离开了人世,享年72岁。陈永贵在离开人世前特地嘱咐家人,自己的葬礼没必要弄的兴师动众,随便走走过场就可以了。
因此,陈永贵的葬礼上并没有几个人。当华国锋听到陈永贵离世的消息后,内心非常的悲伤,为失去这样一位挚友而难过。到达葬礼后的华国锋默默的站在他的棺材前,一动不动,脸上写满了不舍。
直到葬礼即将结束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情绪,崩溃大哭,还是在身边人的安慰下,他才止住了哭声。
于是,他慢慢的走到陈永贵的棺材前,深深的鞠了三躬,然后他绕着棺材走了一圈后,手放在棺材上又站了一会,就离开了葬礼的现场,离开时,华国锋泪流满面。
也许,对于华国锋而言,陈永贵的离世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个挚友,更是失去了一个可以互相倾诉的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有过欢乐,也有过争吵,但幸运的是,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选择了和好。
华国锋最后的和解也许是对他和陈永贵之间这段友情最好的交代,否则带给他们的将会是无尽的遗憾。
的确,遇到一个了解你,包容你的好朋友,的确非常的不容易,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对自己的朋友要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只有这样,友谊才会天长地久,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