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孩子》是一部由佟大为 、魏晨 、于文文 、李斯丹妮 主演的悬疑短剧,只有短短12集,八先生追了四个星期才看到第10集(毕竟更得太慢了),感觉主演们的演技不错(李斯丹妮除外),剧情挺吸引人的,但缺点也很明显,否则不会从开局的7.7分掉到快结局时的7.4分。
《消失的孩子》改编自悬疑小说《海葵》,小说本身是三线叙述的,影视化也采取了同样的叙述方式,用12集讲三条剧情线,按理来说剧情推进的节奏应该要快才能把故事讲清楚,万万没想到导演反其道而行之,节奏巨慢。一部每周才更两集的剧,剧情节奏还巨慢,注定了它爆不了。(下文含轻微剧透)《消失的孩子》一共有三条剧情线:一条是讲孩子在单元楼里失踪,夫妻俩联合警方一起追查孩子的去向(也就是佟大为、李晟 、李斯丹妮的剧情线);一条是讲优等生变赌徒,在父亲死后为了冒领父亲的退休金,想把父亲的尸体藏在浴室里(魏晨的剧情线);还有一条是讲独居白领晚上在家睡觉的时候被陌生人性侵却没知觉,醒来后才发现身体有异样,没有勇气报警的她决定跟亲哥和男同事联手查找罪犯(于文文的剧情线);“三线并行”很考验导演的功底,偏偏《消失的孩子》的两位导演在剪辑上仿佛想一出是一出,故事的时间线完全被打乱。有多乱呢?导演会穿插着呈现孩子失踪前和失踪后不同时间点发生的事情,比如第二集讲失踪前1天,第五集讲失踪前5天,之后讲失踪后十几个小时,到了第九集又开始讲失踪后一个小时,时间点非常跳跃,没有任何规律可言。如果只讲孩子失踪一个案件,那时间线打乱很正常,但这是“三线并行”的剧,时间线太乱会让人感到混乱。同时,八先生在看剧的过程中也会有点不爽,因为每条线出现在同一集里的时间都不长,导致刚投入到其中一条剧情线里,导演就会立刻转到别的剧情线,有种“看剧被中断”的感受。比如当观众正投入到警察找孩子的剧情里,警察刚找到新线索,导演立刻给你切换到赌徒藏尸;观众看了一会儿赌徒跟父母亲、跟妻子从前温馨的相处,正在思考他为什么做得出藏尸这种恐怖的举动时,导演又给你切换到白领在怀疑罪犯是不是她的男同事;观众正投入到白领开始接近男同事并调查他的剧情里,导演又开始给你看赌徒藏尸,看了一会儿又开始找孩子,找着找着又藏尸,藏着藏着又调查男同事……三条线都剪得太碎,导致观众全程都处于“投入,中断,再投入,再中断”的状态,很难不生气。此外,剧情推进过慢也很影响观感(用1.5倍速看也觉得拖沓),就拿节奏最慢的那条“赌徒藏尸”剧情线来举例。魏晨饰演的赌徒,从第一集开始就一副魂不守舍、心事重重、慌慌张张的样子。他在第一集亮相的时候,鬼鬼祟祟地走进一栋大厦里拿瓷砖,不知道要干嘛。到了第三集,才知道原来他的爸爸死了,他产生了藏尸的念头。第四集,他去买瓷砖。第六集,他发现父亲尸体开始发臭,于是想把父亲放到鱼缸里泡着,并外出买鱼病粉除臭。第八集,他开始砸墙。第九集,连失踪的孩子都出现了,他还没开始藏尸!父亲的尸体还泡在鱼缸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像八先生这样忠实追剧的观众,看了四个星期都还没看到这条剧情线有什么具体的进展。为了补充魏晨这个角色的背景,导演拍了非常多赌徒跟父母、跟妻子从前相处时或温馨或伤心的瞬间,然后把这些片段插入到每一集里。然而哪怕回忆片段少一些,也根本不会影响观众对这个角色的判断,没必要回忆回忆又回忆。另外两条线是寻找失踪的孩子以及白领寻找性侵她的罪犯,相对来说可看度高很多,但节奏同样有点慢,因为导演会剪很多重复的片段,在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重复出现的时候会补充新的细节,但看的时候总是会疑惑“这一段不是出现过了吗?”如果整部剧能浓缩成只剩6到8集,估计观感会好很多,但也不太可能,毕竟国产剧很少有这么短的。最后想说,悬疑剧当然需要悬疑的氛围,但把故事讲清楚才是最根本的,像《消失的孩子》这样把一部剧情不错的悬疑剧剪得奇奇怪怪,挺可惜的。佟大为魏晨李斯丹妮消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