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迎二十大 科普向未来”为主题的2022年全国科普日期间,9月18日,中国电影博物馆、开心麻花影业、中国科普作协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办了“宇宙这么大 我们还会遇见——《独行月球》主创团队交流活动”,为大家解开这部电影中隐藏的科学秘密。
开心麻花影业董事长、《独行月球》总制片人刘洪涛,《独行月球》导演张吃鱼,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研究员、《独行月球》科学顾问周武,中国科普作协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副主任、《独行月球》策划、科学顾问王姝和林育智来到活动现场与观众交流,中国电影博物馆党组书记、馆长陈玲,党组成员、副馆长冯怡出席了活动,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副教授李彬担任嘉宾主持。
隔空对话 科幻+喜剧
影片《独行月球》放映结束后,两位主演沈腾、马丽通过《一封月球来信》与观众首先开启隔空对话,阐述了电影人对当今科技的看法,以及他们眼中科学与艺术融合的魅力。
开心麻花影业董事长刘洪涛
《独行月球》票房破30亿,“中国科幻+喜剧”让人眼前一亮,也重新燃起众多科幻迷的观影热情。为何选择科幻喜剧类型?开心麻花怎么会突然想去“登月”?影片的第一出品方开心麻花影业董事长刘洪涛说:“做让人感动、让人欢乐的喜剧,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但这不是套路化,我们一直在尝试创新,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当初正是因为看中了这是个好故事,《独行月球》是科学性、想象性和喜剧性的统一。在电影中,我们基于科学的真实性,多了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以想象性和喜剧性为主导来推进剧情。”
导演张吃鱼
第一次独立执导电影长片,又是科幻喜剧,想要拍好不容易。谈到影片创作初衷,导演张吃鱼表示,每个题材都会有自己的难点。喜剧,能不能让观众笑是它的难点;科幻,怎么去建立世界观,可能是它的难点。“把漫画《独行月球》搬上大银幕源于自己的喜好,经过长达五年的创作与筹备,包括剧本概念设计、月盾基地的搭建、虚拟拍摄等诸多前期工作,先后有上万名工作人员参与其中。2020年12月,《独行月球》正式开机拍摄。这部电影主要目的是给予观众真实的体验感。在拍摄时,保证场景尽可能真实,剧情尽可能科学,只有这样才能给予观众感官上的刺激、情感上的共鸣。”
当电影遇上科学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副教授李彬
《独行月球》由开心麻花出品,沈腾、马丽担任主演,观众对它的期待,自然是“好笑”。前期宣传中,《独行月球》并未过多强调“科幻”的部分。但实际上,科学顾问从正式筹拍阶段就已经进入。嘉宾主持李彬说:“从电影学者角度来看,《独行月球》里面的科幻是非常硬核的。电影中首次引入科学顾问就是‘硬科幻’的证明,更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在国外,科影融合的相关实践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科研人员的参与,不只在于让影视作品中的科学更准确。电影电视中如果能出现更多、更客观的科学角色,可以影响公众对科学、对科研人员的认知,它同样是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一环。
此次交流活动,也让这部电影背后的科学顾问团从幕后走到了台前。2020年,国家电影局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建立科幻电影科学顾问库,为科幻电影提供专业咨询、技术支持等服务。
中国科普作协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林育智
中国科普作协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林育智现场介绍道,“2020年底,中国科普作协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正式成立,我们希望搭建平台让影视界和科学界之间流畅对话、密切合作。也是在2020年,《独行月球》刚刚完成立项,组建了创作团队。《独行月球》制片人找到了科影融合专委会,为影片请来了更多业内人士:有做火箭发射的,有做卫星设计的,有研究地外行星的,有长期扎根航天领域宣传报道的……影片成片之后,科影融合专委会还邀请了物理、航天方面的权威专家看片,请他们提出专业建议。”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研究员,《独行月球》科学顾问周武
科影融合在实践中也面临着磨合的问题。科学顾问周武老师谈到:“第一次和影视项目合作,最初内心是排斥的。和电影创作不同,我们日常面对的航天工作是很严肃的。但在实际沟通中慢慢打消了顾虑,天马行空的创意对科研工作也会带来触动和启发,《独行月球》与航天题材的结合,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也是一次‘诗与远方的双向奔赴’。我有幸成为推动二者有效结合的人,特别开心。”
中国科普作协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副主任,《独行月球》策划、科学顾问王姝
王姝认为,团队对科学顾问的定位很清晰:“我们来是让影片变得更好,而不是强行来把它变成一部科教片。”她介绍说,大家也在磨合中达成了一种共识,即只要观众看电影时不会觉得“这也太扯了吧”,在不违背基本科学定律的前提下,适当的发挥、艺术化的处理,是可以接受,也是必要的。科影融合专委会参与的影视项目不止《独行月球》。《流浪地球2》《球状闪电》等科幻迷耳熟能详的头部影视作品已有参与,介入的另一部以及航天题材的原创科幻作品《群星闪耀时》也在拍摄中。她本人常常需要参加不同科研机构的会议,讨论如何用影视化手段展现这些年来某一领域的科研进展。
交流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很多观众激动地表示已经N刷《独行月球》,但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有的观众表示,看完电影后感受到了中国航天的精神,感受到了中国人深沉的家国情怀。科学顾问团成员还现场为观众们分享了月球车的行驶速度以及月球圆周计算的幕后故事,回答了小行星防御计划等科学问题。
看到现场还有不少小影迷,导演张吃鱼高兴地说:“很开心看到现在的孩子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独行月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小朋友提出“月球上没有声音,为什么在电影中能听到声音”这一问题,他给出自己的答案,“月球上没有空气,本来是不能传播声音的,但为了观众观影时的视听体验,就对声音做了独特处理,使声音听起来与地球上有明显差异。”
周武动情地说道,《独行月球》传递了中国航天负责任的形象,传播了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看到影片对孩子们有启发,她很高兴,也很有感触。在展望我国航天未来的发展规划时,她说,月球上出现“月盾基地”及“刚子”也许就在不久的未来。希望中国航天今后有更多与电影界合作的机会,能共同为文化强国添彩。
活动现场气氛活跃、讨论热烈,在交流互动中,观众们时而低头思考、时而捧腹大笑,并纷纷表示,今后会以实际行动支持国产科幻喜剧电影。
中国电影博物馆党组书记、馆长陈玲
活动最后,开心麻花影业向中国电影博物馆捐赠了电影拷贝、海报等物品。中国电影博物馆党组书记、馆长陈玲表示:“电影自诞生以来,艺术与科技密不可分。科幻电影更是如此。中国电影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有责任继续记录和展示好中国作为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就。在全国科普日期间,举办此次活动特别有意义,我们将继续挖掘和利用好电影中的教育资源,服务广大观众,也希望中国电影博物馆与更多优秀的主创团队、专家、学者们一起举办各类电影文化交流活动,让观众感受到更多光影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艺术那么美、科学那么深广,科幻电影定能让我们在“科学+艺术”的宇宙里,遇见你我,遇见未来。
供稿:黄婷
图片:王箐
视频/编辑:刘冠英
责编:赵晓清
来源:“中国电影博物馆”公众号
中国电影航天博物馆独行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