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素媛》,即便身边的人都在治愈素媛,却也无法抹去她的伤痛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电影《素媛》,如果说熔炉拍的是创伤本身,那素媛拍的就是创伤后自我、家庭和社会的疗愈过程。导演很聪明,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案件的经过,反倒是着重于描写了素颜父母的同事朋友、处理案件的女警、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以及素媛同学对素媛一家人生活、心里的关怀及支撑,现实很残酷,但生活可以用尽力去过得温暖一些。近几年来,性侵未成年案件层出不穷,在谴责世道艰险人性之恶的同时,我们也该思考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
是小女孩的防范意识太弱了吗?是世界上的坏人太多了吗?还是法律制度不够健全不够正义?影片中,素媛说了这样一段话,那个大叔让我给他撑伞,我也想过直接走,但我觉得该给淋雨的大叔撑伞,所以就给他撑了,但人们都说是我的错,谁也不夸我。短短一段话,完美地体现了现如今社会对于性侵受害者存在的偏见。他们本是受害者,在亲身经历那样的遭遇之后还要面临社会大众的舆论压力与有色眼光。所幸,素媛身边的人都很善良温暖。爸爸妈妈的守护,心理咨询师的陪伴,邻居一家人的帮助,还有当她出院后回家发现家门口贴满的课堂笔记与小纸条时,我想那一刻她的内心一定是被治愈的。但,“站在痛苦之外规劝受苦的人,是件很容易的事”。
即便身边的人都在尽力治愈素媛,也无法抹去她内心不可逆转的伤痛。从什么时候开始,善良反而成为了被伤害的理由?素媛那句“我做错什么了吗?”,是对整个社会的诘问。是啊,要怎么看待那些“被厄运选中的孩子们”呢?他们什么也没有做错,却成为了舆论的暴风眼。而小女孩的懂事更是让人心疼,在一个人经历完噩梦般的遭遇之后,自己挣扎着给112打了电话,因为担心父亲工作太忙,而且觉得自己应该要长大了。可是说到底,她只有8岁啊。
也称创伤后应激障碍,在素媛身上最大的体现就是对父亲(男性个体)的恐惧和本能般的拒绝。这对亲生父亲来说,该是多么沉重的打击。于是,他扮成女儿最喜欢的卡通形象香肠猴可可梦,在女儿还没出院的每天晚上陪她聊天,在女儿重回校园的每个白天抽空陪伴。终于,女儿在父亲日复一日的努力下,战胜了本能,认出并重新接受了父亲。
终于轮到庭审,然而惯犯人渣却冠冕堂皇、大言不惭地说完全不记得自己喝醉后做了什么,利用韩国司法漏洞,将自己的惩罚降到仅仅有期徒刑十二年。当法官宣布这一判决,民愤被一瞬间点燃,素媛爸爸甚至准备实施个人报复,然而再一次被懂事的女儿哭着拦下。此情此景,竟一时不知到底是该怪人渣失去了良知,还是该怪社会纵容了犯罪?
坏人一直有,怎样才能让罪人得到该有的惩罚,怎样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弱势群体受到伤害?坏人罪有应得,那受害者呢?犯罪只在一瞬间,可受到的伤害可能是伴随一生的。作为女性,如何保护自己,作为普通人,如何避免受到无辜伤害。人性的教育,要普及大众,生而为人,要做到克制。所以,回到那句话,关于创伤后自我、家庭和社会如何疗愈。对前两者而言,还好有向日葵中心的心理辅导师相助,以一个不幸之家过来人的角度帮助另一个不幸之家慢慢地走出阴影,重新回归正常生活。而最有效的疗愈,唯独社会大环境的改变才能实现。它需要全社会一起,填补司法制度的漏洞,遏制人性过度的欲望,建构公众共有的良知。毕竟,保护未成年人就是保护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素媛,素望,向日葵仍在努力向阳而生,我们都在期待着来自社会的希望。
素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