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庆幸正在经历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一切便利,但同时也导致我们的生活很难脱离掉互联网。
互联网的到来不仅仅让所有的隐私变得易于公开,也逐渐改变和颠覆着某些行业的变革轨迹。
电影便是如此。
近两年兴起的桌面电影(依靠屏幕来叙事的电影)就叫人大呼过瘾,所以我们很有可能正在见证电影类型史上的一次变革。
这种“新浪潮”式的电影形式是否会颠覆如今电影拍摄制作手法的格局,未来可期。
而这种互联网电影目前最完美的代表作是豆瓣评分曾窜到9分以上,现在四万多人评价,评分停留在8.7分的《网络迷踪》。
这是一部很酷的电影,从内到外都散发着一股酷劲儿。
首先拍摄只用了13天,剪辑却用了两年,蒙太奇的手法,希区柯克式的悬疑结构的故事类型,让《网络迷踪》在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一经面世就大受好评。
其次是它的剧本上赫然写着“眼睛往屏幕的右上角看”,“电脑光标从左移到右”,这样的话语,演员看到之后都是一脸懵逼状,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呈现。
就连演戏经验丰富的美籍韩裔演员约翰·赵(长相酷似周杰伦)都吐槽道“自己的多年的演戏经验在这部电影里没有一点用场”。
演员都理解不了导演的意图,那投资人又怎么能轻易的为其投钱呢?出身于程序员的导演阿尼什·查甘蒂充分发挥了理工男直来直往的特质。
为了让演员更好的理解这部电影,也为了让投资人花更多钱为这部电影买单,导演先自己自导自演这个故事。
导演自己演男主,演女儿、演警察、演路人,到网上扒各种素材,然后自己剪辑出一个长达90分钟的内部版本,供投资人和演员观看,以达到拍摄时候最佳效果。
这样的操作和之前韩延《动物世界》把动作戏份用乐高小人拍出来让投资人掏钱,有异曲同工之妙。
很明显,《网络迷踪》的导演更为大胆,一旦投资人看完之后提不起任何兴趣,影片将会真正地流产,自己耗费那么多时间精力就会变得得不偿失。
资金和演员都搞定了,故事到底怎么样?可以很负责任地讲“看后一定不会失望”,抽丝剥茧式的将故事的剧情步步推进。
对于屏幕技术的运用简直炉火纯青,难怪有网友说“明明是一部电影,硬是觉得自己上了100分钟的网”。
导演在采访中说,“它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惊悚片,却是用一种非常不典型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网络迷踪》把电子屏幕运用到了极致,从网络视频到直播,从电视新闻到针孔摄像,从电脑email短信到视频聊天无所不用,这比《解除好友2:暗网》想到的电子屏幕多得多。
大卫·金,是一个美国中产阶级的一家之主,有着幸福的家庭,美丽大方的妻子,音乐天分极高的女儿。
他们每天的日常就是到处散发温馨,用电脑、手机、DV记录生活的点滴,可惜好景不长,再次罹患癌症的妻子并没有像第一次那样幸运,被死神带离了人间。
妻子的往生也让这个家庭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已经步入高中的女儿玛戈正值青春叛逆期,与父亲的交流看似祥和,其实内在一片纠结,她想与父亲多谈谈母亲,可父亲总是闭口不提。
二人的关系仅仅靠message等软件维系,女儿上课放学都在message对父亲打卡,一次不发父亲便会facetime。
大卫·金总以为这种关切是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呵护,然而在女儿眼里却是另一种对自由的束缚,而使她不愿意过多的与父亲交流。
母亲缺位,父女沟通不和谐,按照套路来说,后边肯定出事。
果不其然,一天深夜,玛戈给大卫·金打了电话也发了视频,由于睡的太死,他并没有接起。
等到他察觉并打过去的时候,对方并没有任何回应,直到学校透出消息说女儿被记旷课,自己查到女儿早在半年前就停了钢琴课却还在跟自己要钱。
他才意识到事态不对,试着联系女儿的同学、闺蜜、老师,但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无奈之下,大卫·金选择了报警。
指派调查此案件的罗斯玛丽是个优秀的警员,同时她也是一位单亲妈妈,脸书签名为“没有任何事比得上母亲对孩子的爱”。
但立案到破案并非坦途一片,警方下大力气找来的线索,无非是几个模糊的监控画面,焦急万分的大卫·金决定自己上手。
他通过女儿沿用的母亲给注册的邮箱,然后点击忘记密码,修改并登陆了女儿社交平台,他看到的一切都令他瞠目结舌。
脸书上的三百多好友,都是点赞之交,没有一个人与玛戈相熟,自己原以为很了解女儿,却从没发现在同学眼里她是个内向孤僻的女孩。
在他的认知里女儿是社交达人其实玛戈离群索居,生活中没有朋友,没人邀请她外出活动,甚至聚餐、小组学习一起合影,她都在角落没人注意到的地方。
她直播平台的画面尽是阴郁沉闷,面对镜头一言不发,完全没有和父亲facetime时的“假笑”。
网络上真实的玛戈让大卫·金感到陌生,原来自己对女儿一无所知。
这时,警方那边有了消息,他们发现玛戈有大笔资金的流动,而这些钱就是她从父亲那边“骗”来的钢琴学费。
不仅如此,她还伪造了一个新的身份证,所有的证据都指向玛戈很有可能是离家出走。
除此之外,大卫·金在女儿的直播平台发现了一位名叫“炸鱼薯条”的网友频繁地与女儿互动,转账记录也与他有关。
这一证据足以说明他是主要嫌疑人,但他当天不在场的证明让这条线索瞬间破灭。
已经在崩溃边缘徘徊的大卫·金在沮丧之余找到了女儿经常一个人去放空的湖泊,在这里,他看到了女儿汽车的钥匙链。
闻讯而来的警察从湖底打捞出来了玛戈开的车。
是被绑架还是被杀害?此时的大卫·金根本不敢凑上前去,所幸车内没有尸体,但散落在座位上的钱和部分血迹还是让所有人感到担忧。
媒体的报道让玛戈失踪事件在网上迅速发酵起来,#FindMargot#一下子成为了热门话题,之前表示跟她不熟的人纷纷蹭热点、博同情。
还有人煞有介事地分析是父亲残害了自己的女儿,全然不顾其他人的感受,在这个虚无匿名的网络上大放厥词。
毕竟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能够随意“视奸”别人的生活。
案件真的只是一起简单的绑架案吗?当然并非如此,后面剧情的反转足以叫人大跌眼镜。
《网络迷踪》不像其他悬疑片把所有线索都隐藏起来到最后才一股脑地放出,在看电影的同时只要注意影片中的细节末节就会发现前面警方的所有线索都是刻意伪造的。
原本看起来正义善良的人其实被爱蒙蔽了双眼,原本乖巧的小孩在网络上却是另一种性格,而这恰恰是导致玛戈死亡又复活的关键。
但这一切并不违和。
正如导演所说:“这部电影的表现形式之所以不违和,是因为现代人都有手机电脑,而且一看就是一整天,对于这些不是电影媒介但我们每天接触的电子屏,让它们成为电影的最佳素材。”
在感情变换的方式上,《网络迷踪》也透过窗口切换的快慢间歇,与鼠标点击的停顿间隔,让观众领略到人物内心的波澜万千。
如母亲罹患淋巴瘤住院后,女儿在电子日历上记录母亲的出院时间,随后又拉到下一栏,直至最后删掉。
即使看不到人也能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绝望和悲痛。
还有那些打了有删了的字,往往这种举动所产生的感情才是我们最真实的想法。
导演阿尼什·查甘蒂曾说,自己就是在接受谷歌的产品技术培训时,想出了《网络谜踪》的故事雏形。
“在每个设备和账户的切换中,人的真实性格会被一点点揭开……文字在屏幕上出现的速度和节奏变化、偶尔的停顿、输入又被删掉的信息、邮件撰写习惯、搜索记录……这一切背后都是人的细微情感,因此有了戏剧性。”
当屏幕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时,当我们每一天都无法离开屏幕时,我们到底该怎样修正交际思维。
我认为最核心的部分在于人,由人主导的屏幕就该由人去解决,而非把所有情绪都放在网络上,这样的发泄或者说交际在看似方便快捷的表皮下实则是内心孤寂和疏远的体现。
此外,互联网时代下催生的家庭关系与教育缺失,信息泄露,人肉搜索、键盘侠,杠精,低头族等问题,无不困扰着我们。
媒体逐利、人心向背、科技的发展、社交的变更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我们在网络上亲密无间,但现实却如同陌路。
我们很容易对陌生人敞开心扉,却对亲近的人心门紧闭。
这个时候总会出来很多人谴责网络的错,但就像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技术没有错,错的是人心”。
要是人心不古,再怎么努力都是白搭。
最后,还想再啰嗦一句,片中提及的网站基本都是404,程序员导演果然不简单。
周杰伦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