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在《小时代》这部片子中,的确迎合了很多学生的需求,小编我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没怎么见过大城市的大学生,但是,如今的学生,大部分的00后,就我见到的而言,其实即便对那种郭敬明式幻想,由于文字的话语蕴藉性,所以很多人在阅读其小说时大脑不自觉的进行了现实化的修饰。
个人感觉:因为原著小说就存在故事漏洞,再加上郭敬明此前没有导演经历,所以在把自己的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时候,难免会在故事上出现问题,这一点其实不必太苛责。现在回头一看,小时代真的是一部满足学生幻想的圈钱神片啊……小说和电影都有一种青春期少年特有的孤独与偏激的情感,好看的演员,讨喜的人设,唯美的文笔与镜头,凡是个会幻想的中学生都会幻想过的美好友情和浪漫爱情……这些都是青春期少年特别喜欢的元素。
想当年我就是被这些元素迷住了,觉得小时代特别好看,整天在空间写小时代的文艺句子,四处表白
至于对现实上的影响,当时看到很多郭粉说看了电影一定要来上海打拼,真的有点哭笑不得,劳累程度反差多大就不多说了,而是现实中做一线城市漂都是带走目的性的,没人会为了奢侈的外表做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生活不是到某地方旅游一两天。切回关于上海人的话题,作为上海小市民想说郭在我的学生时代还是很火的,也就是说好像并没有上海人排斥郭这个说法。
只不过他塑造的这个故事是不切实际的,无论是哪里人平凡人和富二代之间都很难产生友谊,女汉子和娇娇女之间也鲜有交集,这四个女生之间甚至没有共同语言爱好,故事实在让人没法信服。《小时代》虽然一般般,虽然有点莫名其妙,但就是小时候看的饶雪漫郭敬明的疼痛小说的味道,那时候期待轰轰烈烈的爱情和友情,一点点的小事都能放到无限大,其实并不会教坏小孩子,那个时候看疼痛小说的那么多,也没看到90后变成垮掉的一代。
郭小四就像一个花衣吹笛人,在他身后跟着一群年少的孩子们,他们长大了就会离开了,可是总还有人跟在他身后。就是说,作者的一些观点在我们年纪小的时候是还蛮对味的,但是当大家一旦成长起来,就会开始对他幼齿的逻辑提出批评。其实,郭如果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导演的话,其实没啥,这部片的剧情本身就是个狗血青春剧,为什么会骂这么惨,这就是他的营销做的好,宣传做的好,卖得好,影响大了。
这种三流剧情小说,其实书店早就一堆了,讲真学生时代挺多人喜欢这类型的小说的,但是郭用最精美的封面包装了,用最贵的钱造势,他是个商人。说实话,电影的摄影师真的很有想法,很多技巧很实用且有意思,但是整体来看,主要是导演和编剧都是郭,如果编剧是个更成熟的剧作家,我想这个片子都会好很多。
小时代郭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