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流浪地球》,还是拍的很好的,只是受限于技术和经验积累
电影《流浪地球》,这种科幻电影工业不是谁想拍就能拍摄的,这个有点像航空航天,比如登月,你先上去再说,可光是这点就已经只能被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所占据了。所以拍摄本身就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有点像辽宁号航空母舰的意义,拍出来就足够吹一阵子了。第二,流浪地球在西方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是因为他是中国拍摄的缘故,这就好像得知了我们试射原子弹成功一个逻辑,西方一向都是垄断这个领域的,然而中国加入进来了。
而更具备意义的是,中国史思维方式的引入,比如带着土地一起走,把地球变成一整艘太空移民舰,这个思路是与以往西方的“移民者”思路不一样的,中式思维是本片带给世界文化的一个新的元素。(黑神话悟空的游戏预告片放出以后也是同样的效果)第三,本剧剧本并非刘慈欣 的原创,但也参与了改编,刘慈欣的写作风格是属于比较腹黑的。
因此对人性上的刻画也会比较直白,女队员的行为是否圣女,大刘通常是给读者留的课后作业,需要观众自己来填写答案,所以这个桥段我觉得不过分,因为影片没有必要一定弘扬集体主义或者正能量,表现人性即可思考空间留给观众。但是整体来看,我认为小破球还是拍的很好的,有我们的形也有我们的味。
只是受限于技术和经验积累,还有很多不足,但都是在可以接受的范畴。科幻电影,特别是这种宏观叙述的电影,没有足够的积累和投入,确实是很难拍的好的,因为这涉及到行业的方方面面。以前没拍过,当时突然要拍,去哪里找合适的团队,找好菜坞吗?人家能理解你的表达吗,像《长城》?还是像《花木兰》?好莱坞人家从IP到电影,那是经历了很多过程的,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拍得那么好的,甚至人家还能拍出《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这样的超低成本,完全不需要特效,但是看完你只能直呼牛逼的电影。
这就是电影工业积累所带来的成果,画面,叙述,情节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我进电影院之前看了一些幕后故事,有一些场景拍摄其实是用了一些讨巧的办法,但是无奈啊,我们就是落后于好莱坞。你觉得不好,那没什么,很正常,我起初看《星球大战》正传的时候观感也不好,但是后来耐着性子一下子追完六部曲,我直接跳起来大喊一声牛逼。
而这六部曲的跨度是多少年?后来我看电影的时候就开始把自己带入当时那个年代,会发现很多电影着实有着不一样的风采和特点。正视差距,提出批评,是对的,这是我们观众的权利,也应当如此。至于好不好,大家心目中自然也有一杆秤,现在也许这边重一点,可是也许,年纪更大了,也许那边就更重一点。我衷心希望后续的电影能够吸取批评和经验,给我们带来更“完美”的作品。
西方的灾难片不少,但西方价值观的主流是碰到问题,第一想法就是逃跑、逃跑、再逃跑,主角自己一家不停逃跑,顺便路救上一两个路人甲乙丙丁,来体现一下主角的高尚情操,实在逃无可逃了,才会去想怎么解决问题。这部电影则是典型的东方人的想法,先想方设法解决问题,问题实在解决不了,才会去想逃跑这个方案,而且逃跑不是一个人、一家人逃跑,而是以国家、星球为单位的撤离,中国人在故土难离的情结下,甚至逃亡还要把家乡的星球给一起带上。
流浪地球刘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