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免不了众多亲友汇聚一堂,《知否》里面也一样;
亲戚一多,人多口杂,免不了矛盾摩擦、暗流涌动,《知否》里面也一样。
就像《知否》原著里,明兰婚后在顾家过的第一个新年,堪称“如何应对蓄意找茬的亲戚”之经典案例。
大过年的,原本家家都该是一派祥和的氛围;然而,如果确实有所谓的亲友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到底该不该理会?该不该反驳?甚至,该不该撕破脸?
且看明兰在婆家过年发生的两件事,也许会让人有所启发。
01 面对指桑骂槐、颠倒黑白的长辈,怎样反击才能一击而中、且不被诟病?故事发生在《知否》故事架构下的崇德三年春节。
这个新年,是明兰嫁为人妇的第一个新年;
而对于顾家来说,这也是相当不同的一年,因为就在几个月前,顾家的实际掌权者发生了更迭:原来的宁远侯顾廷煜病故,二爷顾廷烨承袭了爵位;
不仅如此,在顾廷烨的强力主张下,多年来一直像寄生虫一样住在宁远侯府的四房、五房两位叔父,终于不情不愿地被“分家”,从侯府搬出去了。
对于这一切,心机婆婆小秦氏虽然没能对顾廷烨掣肘成功,但她终究不是省油的灯;
于是,在除夕年夜饭的时候,面对在座的顾廷烨夫妇、顾廷炜夫妇、邵氏、七小姐顾廷灿,以及一两个毛头小娃娃,小秦氏忽然略带伤怀地感叹了一句:
唉,咱们这一房真是人丁单薄了些!看你四叔五叔家,光是孙子孙女都能挤两桌子了。
这句话看似只是一个老母亲的随口一叹,实则却是故意给顾廷烨“招黑”,言下之意,指责顾廷烨“分家”的行为不对,破坏了大家庭的和睦,害得如今亲戚散落,连过年都冷冷清清;
如果旁人顺着这个思路想,难免就会觉得顾廷烨太不近人情,太六亲不认,从而越发凸显出小秦氏曾经是多么的贤良,如今又是多么的慈悲。
另一方面,小秦氏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她明明就是在颠倒是非、在“黑”顾廷烨,但在字面上却一点都没有明说;更何况她还是长辈,占着道德上的先机;
这样一来,如果你反驳,那反而成了你“多心”,“心虚”,“不敬”;如果不反驳,就等于默认了人家的指责,吃个哑巴亏。
对于这种伎俩,顾廷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顺着小秦氏的情绪基调,回答说:
您说得对,确实冷清了些,当年爹爹若早些生儿育女就好了。
一句话,噎得小秦氏无言以对,又无可反驳。
顾廷烨这句话厉害在哪里?
首先,他态度非常好,是顺着长辈的意思在进行一场家常聊天,而不是反驳;
第二,将“人丁稀薄”的原因,从“分家”转换到“爹爹生儿育女晚”这个不争的事实;
他爹之所以生儿育女晚,正是因为长期独宠原配妻子大秦氏、而大秦氏偏偏体弱多病、多年无法怀孕。更重要的是,大秦氏正是小秦氏的亲姐姐。
一笔写不出两个秦字;小秦氏本想“黑”一下顾廷烨,没想到此刻却尝到了“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滋味。
现实生活里,可能也不乏类似的情形:有些所谓的亲戚长辈,打着所谓“亲情”之旗号,却做着添堵找茬、指桑骂槐之事,暗搓搓地给别人扣大帽子、扣黑锅。
此时,不妨参考顾廷烨的反击之道:
用礼貌恭敬的态度,用云淡风轻的“唠家常”语气,对准对方的痛处,微笑着戳下去!
02 面对无理取闹、没完没了的平辈,怎样反击才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大年初一,四房五房的叔叔婶婶哥哥嫂子都来宁远侯府拜年,席间,四叔家的二儿媳妇又闹出了幺蛾子。
四叔家有两个儿子,长子顾廷煊,次子顾廷炳。由于牵连到不久前的“附逆”案子,顾廷炳被流放在外;所以,顾廷炳的妻子(按照原著称呼,以下称为炳二太太)一肚子气不顺,在席面上不停地挤兑妯娌煊大太太(四叔长子顾廷煊的妻子)。
这个炳二太太一会儿冷嘲热讽,说煊大太太“有了管家权,把全家老小都拿捏在手里了”,一会儿又阴阳怪气,说人家“金山银山在手,想往哪里搬就往哪里搬”;气得煊大太太浑身发抖。
炳二太太还嫌不够,又抽抽搭搭哭起来,说什么“你兄弟在外头受苦,如今我们只剩下孤儿寡母,只能任人揉搓”之类。
面对此情此景,是该听之任之?还是出手劝和?
平日里一贯韬光养晦的明兰,此刻忽然出手了,而且每一步都环环紧扣、既能实现有效打击,又能将旁观之人的不适感降到最低:
第一步:迅速给事情定性,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
她“啪”地一声将筷子重重拍在桌上,严厉呵斥炳二太太:
“要哭回家哭!大过年的,有这么寻晦气的吗?”
一句“大过年的”,一句“寻晦气”,就将炳二太太的行为定性了,一下就将炳二太太划到了在场大多数人的对立面。
第二步:及时堵住婆婆小秦氏的嘴。
明兰拿小秦氏的亲生女儿顾廷灿说事儿,继续斥责炳二太太:
“过些天,廷灿妹妹出阁,若你到时候还像现在这样,说哭就哭,给大喜的日子触霉头,我第一个就要撕你的嘴。”
人性往往如此:当事情不涉及切身利益的时候,许多人就喜欢唱着高调、表现着自己的高风亮节;而一旦事情与切身利益相关了,人就立刻成了凡夫俗子,连最琐碎的细节都要掂量再三、斤斤计较。
原本小秦氏还想继续在四房五房面前做好人,替炳二太太出头、训训明兰“摆架子、没礼貌”之类;
然而一听明兰提到宝贝女儿顾廷灿,小秦氏投鼠忌器,倒真怕将来炳二太太跑到顾廷灿婚礼上再哭一场,怪晦气的,于是小秦氏果然闭口不言了。
第三步:进一步拉拢煊大太太。
有些事,轻易不要做,一旦做了,就要有所收获——比如出头怼人;
怼人,只图一时的口舌爽快是没多大意义的;能从中赢得人心,才是高手。
接下来,明兰历数顾廷煊曾经为了帮顾廷炳打点关系、吃了多少苦,赔了多少笑;谴责炳二太太不该忘恩负义、得寸进尺。
一席话,让煊大太太感激得热泪盈眶,心里对明兰更亲近了。到了后文,煊大太太替明兰处理了不少不便出头的家务事,帮了明兰不少忙。
第四步:见好就收,体面收场,让对方无处挑理。
末了,明兰换上笑脸,对炳二太太“赔礼”说:
“刚才是我不对,说话太冲了,二嫂子别见怪。我把您当成自家人,所以想到什么便说什么了。”
一席话,既让炳二太太挽回了几分面子,又堵住了她的嘴,让炳二太太有气也只能自己咽下肚了。
也许有人说,明兰这次为什么要出头斥责炳二太太呢?继续韬光养晦不好吗?
一方面,因为明兰需要适当立威。
毕竟,明兰如今已是正儿八经的“宁远侯夫人”,即将成为整个侯府的当家主母;如果不适当展现一下自己的管理能力,很容易被轻视,被嘲讽“连女眷之间吵架拌嘴都处理不了”,传出去不好听。
该宽厚的时候宽厚,该严厉的时候严厉,让人捉摸不透、不敢小瞧,更有利于行使她的管家大权。
原因之二,促进与煊大太太的关系。
虽然顾廷烨成功实现了四房五房的“分家”,但毕竟很得罪人;如果四房五房所有人都因此而成为顾廷烨的对头,终究不是一件好事。
而明兰早就看出四房的煊大太太是个很识时务、很通透的女人,是可以团结的对象;
只要拉拢住了煊大太太两口子,整个四房就不是铁板一块,将来就很难再给顾廷烨添什么大麻烦。
所以,明兰出头替煊大太太说话,维护煊大太太,其实也等于“各个击破”;长远来看,是对她自己有利无害的事。
03 结语与启示明兰婚后第一个春节的两场热闹,让人不禁感叹:原来吵架拌嘴怼人这些事,居然也能有这么多的门道;
无论是家族亲戚之间,还是更广泛的人情往来范围,关于“怼”还是“不怼”,这几点启发或许都能派上用场:
第一,先认清身份地位,找准合适的方式。
是长辈,还是平辈?是该态度恭敬,还是该神情严肃?是“话里有话”地怼,还是“开门见山”地怼?
第二,如果决定正面怼,最好不要搞无差别攻击,集中火力精准打击即可;其余的人,能拉拢则最好;不能拉拢,也别让他们成为对头。
怼人,未必需要(也未必能够)得到所有人的支持,但是,要尽量减少旁人为对方站队的机会。
轻易不要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而是要团结一部分人,撇清一部分人。
第三,见好就收,最后主动让个步,给对方留一点脸面。
成年人的世界,尤其是熟人之间,基本不会“为了怼人而怼人”,大多总要图点什么。一旦目的达到了,大可不必穷追猛打;
适当给对方一个台阶下,维持住表面的情分,还是有必要的。
明兰两口子的过年怼亲戚大戏,精彩有料,如果觉得有启发,就悄悄收藏好吧;
大过年的,不为惹事,只为有备无患呀。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顾廷烨小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