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的时候,我在一部戏中做武行,有一个镜头是爆炸后我翻身跳出来。因为有好多年没翻跟头了,落地时角度有些问题,所以把脚弄伤了。打了三个月石膏才好。本来以为好了之后就没事了,没想到不久意外又发生了。”当时,王晓曦在另一部戏里当剧务,骑着自行车正急着出去办事,没想到一个摄像助理不小心把摄像机架砸到了他的旧伤口上:“就是这么巧,刚好还是这个位置。于是,我是拄着双拐把那部戏忙活下来的。”
之后,王晓曦因伤彻底退出了武戏的演出,改演文戏,没想到却因祸得福。
小角色引来赵本山,副导演被迫演胡科。
改演文戏后不久,王晓曦在电视剧《河弯弯,路弯弯》中担任剧务,“当时是在吉林的一个县城拍戏,其间,需要找一个扮演农村教师的演员,我就自告奋勇了,演的是一个没啥文化、误人子弟的老师,没想到,本山后来看到了这部戏。”于是,王晓曦的命运再次发生了转变,“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通讯还不方便,没有手机,我家里也没有电话,赵本山只知道我是个长春演员,但是不知道怎么能联系到我。后来,还是剧组里的一个朋友把我找了出来。”之后,赵本山便邀请王晓曦出演了《一乡之长》。
《一乡之长》只是王晓曦与赵本山合作的一个起点,在后来的几年中,两人虽保持着联系,但是并没有再度合作,直到《刘老根》:“当时,本山是找我给他当副导演,起初我并不愿意做,但是人家那么大的腕,让我干我也不好拒绝,就到了剧组。”
拍摄中,戏剧化的一幕再次上演。“起初,胡科在剧本里只是个很小的角色,我负责在当地选个演员,但是拍摄地点实在太偏僻,实在很难找到合适的人,而为了这么个小角色,再跑几百公里进城又太费事。于是,本山就说,晓曦你来演一下吧。”刚开始,面对这样一个小角色,王晓曦还有些不情愿,但是本山老师既然说了,他也就从命:“因为当时来不及量体裁衣,于是,服装师就临时给我找来了那么套保安服,衣服、帽子都有点大,不过也让我一下子找到了灵感,演出了喜剧的效果。”
一场戏下来,到了晚上回放时,赵本山对王晓曦的戏大加赞赏,于是,一个全新的胡科就诞生了:“本来胡科只是个非常小的角色,是个小插曲,但是后来就变成了剧中的一个大冲突,我真是歪打正着。”
《刘老根1》之后,王晓曦便和赵本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接下来的《刘老根2》、《乡村爱情》等戏中出演重要角色,同时还担任了副导演的职务,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对于王晓曦来说,与赵本山的合作成为他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我在本山和范伟身上学到了太多的东西,他们会把剧本看得很认真,本山看剧本时细心地修改每一句,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这么演戏没有演不好的。从他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如何演戏,还学会了如何做人。如果说,我今天算是有了点成绩,那么这成绩就来源于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
王晓曦说,他和大连这个城市很有缘分:“从上世纪80年代,我就来拍过戏,到前几年的《欢乐农家》、《冰峪沟》,来大连不知道多少次了,但大多数时候不是在山里,就是在岛上,都很少进城。”晓曦说,他很喜欢大连的风光和大连人的热情,这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此次,王晓曦在反映渔家生活的电视剧《欢乐的海》中饰演男主角:“姚大发这个角色与胡科不同,他不是一个坏人,只是有些自私自利,不是个高大的形象,但是却反映了很多普通人的真实心态。这是个好剧本,相信大家会喜欢的。”来到海岛拍戏已经半个多月了,王晓曦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把一个渔民演得入木三分:“呵呵,最大的缺憾就是我不大会游泳,只会几下狗刨。”
在演艺圈中打拼这么多年,王晓曦做过太多的工种,也饰演了很多角色,直到“胡科”的出现,让大家真正了解了一个深藏不露的王晓曦:“演完胡科之后压力很大,经常走到路上就会有人认出我来。倒不是觉得自己出名了,有什么改变,只是觉得要寻找一个超越胡科的角色压力很大。我会认真演好每一个角色,无论大小。唯一的希望就是以后能够尽量少演反面角色。”
在剧组里,王晓曦有着很好的口碑,不仅是因为演技,也是因为做人。王晓曦说:“在剧组里,最舒服的就是主角了,很多人围着你转,别人都很辛苦,所以你没有理由因为哪个工种出了问题让你重新来而感到不耐烦,每个人都不容易。要想演好戏,就得先做好人。”